正文 第6章 探索動物王國3(2 / 3)

科學家解開了海蜇預知風暴的謎,受到啟發,設計出一種靈敏的風暴警報儀——水母耳,用以準確地預報海上風暴的降臨。常在海上作業的人們也根據海蜇的行蹤來預測風暴。

海菊的魅力

在清澈的海水裏,在礁石的縫隙中,當你注目瀏覽時,會被朵朵美麗的花盤所吸引。當你伸手去觸摸它們時,它們就迅速地吹出一股清水,收回“花瓣”,抱成一團,原來這還是會動的“花朵”。這些五顏六色的“花朵”上,那一條條的花瓣,象舒展的菊花,人們因此而稱它為“海菊花”。

突然,一朵海菊花緩緩地動起來了。原來這朵花生長在一個螺殼上,螺殼裏居住著一個房客——寄居蟹。寄居蟹和海菊花是好朋友,海菊花能放出花瓣——觸手,捕捉小動物,既保護了寄居蟹,又把食物供給它。寄居蟹可以攜帶海菊花旅行海底。這樣,兩個朋友就不願分離,甚至寄居蟹遷居時,也要把它的朋友搬到另一個螺殼上去。

有一種花紋斑斕的小醜魚,和海菊花、海葵也是好朋友。海葵的觸手對小醜魚無害,小醜魚把別的小魚引誘到海葵的觸手間,海葵得到了食物,小醜魚也分享一分美餐。寄生蝦也同海葵交往,它還梳理海葵的觸手,讓它們保持清潔,換來的酬勞是“一日三餐”。這種身體透明,象玻璃一樣的寄生蝦,甚至得到了“葵蝦”的稱號。

藍血活化石——鱟

看看這種奇怪的動物,長的好像個瓢似的,知道它是什麼動物嗎?告訴你們吧!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鱟!

鱟,是曾經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動物,但是龐大的恐龍最終沒有逃過白堊紀末期的大災難,全部的滅絕了,而這個怪模怪樣的動物,曆經了地球的滄桑卻生存了下來。根據化石資料研究,它們在地球上生存了這麼長的時間,但是身體的結構卻沒有多大的變化,所以被人們稱為“活化石”。另外,從鱟的發育過程來看,它的幼蟲與幾億年前在海洋中繁盛的三葉蟲長得十分相似,於是可以推斷鱟與三葉蟲有著十分密切的親緣關係,很可能鱟就是三葉蟲的後代。

鱟,是海洋中一種的節肢動物,最大的有60厘米長。一般生活在海底的泥沙當中,主要吃一些蠕蟲和沒有殼的軟體動物。從外表上看,鱟的整個身體像個瓢,全身棕褐色,灰不溜逑的,唯獨有一個長長的,好像劍一樣的尾巴,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其實,鱟的身體仔細看可以分為:頭、胸部、腹部和劍尾三部分。在頭胸部長有6對足,其中後5對圍繞在嘴巴周圍,當它吃東西的時候,這5對足就像“牙齒”一樣,幫助它咀嚼食物。所以,把它們歸屬於節肢動物門、肢口綱。在鱟的腹部長有堅硬的腹甲和腹足,這樣它不僅可以用胸足在泥沙上爬行,還可以利用腹足在水中自由自在的遊泳行並且借助劍尾的幫助鑽入泥沙中。它那長長的劍尾不僅是一種有利的工具,還是它防禦敵人的有利武器。堅硬的劍尾就像寶劍一樣,可以刺入敵人的身體,給敵人重重的一擊,至敵人於死地。

鱟,現今共有5種,其中最常見的要數中國鱟了。夏天,無論是在沙灘上還是在海底,經常能看到鱟總是一大一小的生活再一起。其實,當雄鱟發育成熟後,頭胸部的第二對足末端就會長出一對彎曲的小鉤,它用這對小鉤牢牢的“抱”住雌鱟,趴在雌鱟的身上。從此,它們“倆人”就“婦唱夫隨”,共同生活在一起,恩恩愛愛地相守一生。所以,人們給了它們一個好聽的名字棗“海底鴛鴦”。但是胖胖的妻子總要背著這個瘦小的丈夫一起生活,不免有些受氣。

鱟的特別之處不僅在於以上介紹的這些,最值得人們注意的是,它的血液是蘭色的!眾所周知,我們人類和大多數動物的血液是紅色的,這是因為在我們的血液當中含有鐵離子,當鐵離子和氧結合後,形成血紅蛋白,使血液呈紅色。而鱟的血液當中含有銅離子,當銅離子和氧結合後,形成血藍蛋白,使血液呈藍色。而且,這種藍色的血液一旦接觸細菌,就會凝固。這種血液應用於醫學當中,能馬上檢查出病人是否有細菌感染,為急症病人的診治做出快速診斷。

這就是奇特的藍血活化石,有機會大家來博物館領略一下它的風采吧!

海中蝙蝠——鰏鱝

一望無際的大海中,生活著千奇百怪的生物,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它——鰏鱝(bīfèn)。鰏鱝是一種長相非常奇怪、生活在海洋當中的魚類,它和我們熟悉的鯊魚有近親關係,同屬於軟骨魚類。就這麼看上去,鰏鱝的樣子,就像一隻展翅飛翔的大蝙蝠一樣,因此人們俗稱它為“蝙蝠魚”。

鰏鱝生活在熱帶海洋中,我國南海、台灣海域也是它經常出沒的場所。它的身體在6米長左右,體重可達1-4噸,頭上長有2個突出來的、可以擺動的肉角,叫做“頭鰭”,位於眼睛兩側,能夠自由的轉動。在捕食時,兩個頭鰭就不停的擺動,好象兩隻手一樣,把食物迅速的撥進寬扁的嘴裏,飽飽的美餐一頓。在它身體的兩側,有兩個寬闊而扁平的胸鰭,與身體相連接,形成一個可以在海洋當中自由“飛翔”的“翅膀”,伸展開後可達5-6米寬。遊泳的時候,它的胸鰭能作波浪形擺動,就如同鼓翼飛行的蝙蝠一樣。鰏鱝的背部為灰綠色,上麵覆有白斑,腹部雪白,身體後端還有一條,好象鞭子一樣的長尾巴,在遊泳的時候,能夠起到平衡的作用。

鰏鱝一般生活在海底深處,行動敏捷,兩個寬廣的胸鰭是它在水中遨遊的“翅膀”。每當到了繁殖季節,它們便雌雄相伴,向海麵遊去。別看它的身寬體重,這時的鰏鱝會使勁擺動自己的胸鰭,用力拍擊水麵騰空躍起,能在距水4米高的空中,拖著長尾滑翔。有時,在海洋中航行的船隻,遇到鰏鱝一時興起,跳出水麵,它能夠跨過人的頭頂,越過甲板,然後落入水中,隨之而來的是一聲如同開炮一樣的巨響,激起無數浪花。這種聲響就是在數千米外都能聽到。要是不幸被這龐然大物砸到,那麼小船必定是船毀人亡了。而且,雌鰏鱝會在騰空飛躍時,就順便把小鰏鱝也產了出來,小鰏鱝掉入直接水中,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蟹的特異功能

蟹的十肢都有預先長好的折斷線。若有一肢給掠食的魚咬到了,或受了傷,或夾在石頭縫裏,它便立刻收縮一種特別肌肉,斷出這一肢,趁魚在全神對付那仍會扭動的斷肢時逃走。斷去肢體連血都不流,因為肢內有特別的膜,將神經與血管完全封斷。又有特別的“門”,能將斷處關閉。血細胞立即供應脂蛋白質,開始長出新肢。

蟹有三合一的胃。前胃裏的胃壁有“齒”,將迅速吞下的食物磨碎。中胃較大,具有肝和胰的作用。後胃裝滿了大腸和小腸。

很多蟹體內都有一種“時鍾”,能使蟹殼顏色出現有規律的變化。1962年,生物學家鮑威爾發現,岸蟹上有紅、白、黑三種色素。白天它殼上散布著紅、黑兩種色素,使蟹殼的顏色比較深暗。夜裏,這些色素減退,蟹的顏色變成淺淡。

除了口器官和蟹螯的尖端外,蟹那8條爬動的腿都有“分辨”本領。1930年,生物學家盧德放一隻蟹在吸墨紙上,紙麵有幾處吸進了肉汁。這隻蟹的最後一對腿碰到了肉汁,就立刻抓住不放,開始咬食。

有些蟹在水底下,能利用天體及分析偏振光方法,決定行動方向。1967年,佛羅裏達州美安密大學韓根博士的實驗證明,北美洲和南美洲水域內時常見到招潮蟹離開了它原來棲息的地方,能夠找尋方向重返故居,僅在天空烏雲密布的時候,它才失去行動方向的指示停留不動。

1960年,生物學家又發現,蟹的動脈血壓比人類少20倍。因為動脈血管大,蟹不會有高血壓的毛病,也永不會死於心髒病。為了幫助血液循環,有些蟹的腮底下,另外還有輔助心髒。

蟹的腿非常敏感,可以發覺水中的震動。第一對觸角能偵查出很遠的物體和液體的動蕩。這樣複雜的係統,在尋覓食物或躲避危險時,似乎還不夠用,它渾身的毛也都具有敏感性。除了這些奇妙功用以外,蟹還有一對很特別的複眼,視角達到180°,複眼的眼珠,下麵連接著一個眼柄,藏在甲殼上的堅硬眼窩中,可以個別向外伸出。假使弄壞了一隻眼睛,它很快又長出一隻新的。不過科學無法解釋的是,蟹的眼珠和眼柄要是全部損壞或割斷後,就不能再長出新眼,隻能在眼窩中多長一隻觸角。

海豚愛憎分明

世界上有兩種動物最喜歡鬥爭哲學。一種是鯊魚。母鯊魚在它的腹中一次孕育了成百上千條小鯊魚,小鯊魚們你爭我鬥,鬥到最後,隻剩下一條小鯊魚誕生。另一種是人類。人類會用巧妙的理由把人鬥得烏天黑地,還會用種種武器讓同類成千上萬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