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探索江河湖海1(1 / 3)

魔泉——斯丘古

冰島到處有間歇泉,最大的位於島的西南角。斯丘古泉位於冰島特河旁的地熱區,在雷克雅未克以東80公裏處。這個地區有許多熱水蒸汽池和熱泥漿池,大噴泉也在這裏,此泉是噴發力最強的間歇泉。

“斯丘古”在冰島語中意為“翻滾”。斯丘古泉霧氣繚繞的寧靜水麵,像受人控製一樣,每隔四到十分鍾,便會變成沸騰的大鍋,向空中猛烈噴出一道高達22公尺的沸騰水柱。幾秒鍾後,一陣蒸汽嘶鳴聲響起,噴泉便停歇下來,水麵重歸平靜,上麵籠罩著一團蒸汽。不久水麵又開始起伏,顯示下一次的噴發快要出現了,然後水麵起伏加快,中間鼓起冒出氣泡。跟著一陣轟鳴,氣泡突然爆裂,水柱再次噴出。

大噴泉的泉水噴射高度曾達70公尺,是世界知名的溫泉。1810年時,此泉是每隔半小時噴射一次;5年之後,泉水噴射間隔的時間延長為6小時;1913年的時候,把泉眼上的水排掉一些之後,此泉又恢複為每半個小時噴射一次。到了今天,大噴泉歸於沉寂。有時候,技術人員為了向參觀者展示噴射時壯觀的場麵,會把大量的皂液灌進泉裏,提高泉水的密度,好像是給泉眼加上了蓋子,使蒸汽不會輕易散發。然後抽掉部分皂液,降低壓力,泉水隨即就噴射出來。

冰島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間歇泉呢?冰島位於中大西洋的海嶺上,正好處在兩塊巨大地殼板塊分離之處。這裏地殼薄弱,地下的熔岩就湧了上來,加熱了地下水,蒸汽彙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噴射出來,這就形成了間歇泉,所以島上有這麼多的間歇泉。

熔岩接近地表且靠近地下含水層處的地方,往往會形成溫泉和熱泥漿池,惠特河穀就是這樣的地方。熔岩把含水層和其中的地下水一起加熱。熱水若不受阻礙,就會升到地表形成滾翻的溫泉或熱泥漿池。然而,如果有上部分的水困在含水岩石的孔隙會加熱到更高的溫度,形成間歇泉。起初,水因受壓而不能沸騰,隨著熱度升到超過正常沸點6℃時,過熱的水開始沸騰。蒸汽壓力越來越強,令泉眼上的水冒泡鼓起,這樣減低了裏麵的壓力,使更多的水沸騰。最後,過熱的蒸汽把熱水柱噴射出來,就像從大炮射出一樣。接著水又開始在受熱的岩石孔隙中積聚,整個過程再次重複。

在上個世紀初,冰島人就會有效地利用地下熱能,並將它們用來供工、農業和家庭之用。他們在1942年時建成了巨大的管網係統和泵站,將天然熱水輸送到首都雷克亞未克附近各區的巨大儲水罐裏。而且天然熱水的水源都經過慎重挑選,以免影響斯丘古和其他噴泉噴發。

現在,城市裏的大多數家庭都由這一係統供應熱水。而在其他地區,則是工程師把冷水用泵輸入地下,由火山岩加熱後,供居民使用。比如,坐落在首都東南部的惠拉蓋爾濟鎮,是利用天然熱能的最佳例子。此鎮與北極圈的距離僅僅是250公裏,但是鎮上由地熱供暖的溫室內,黃瓜等蔬果、香蕉及熱帶植物長得很茂盛,使得該鎮獲得了“溫室花園”的稱號。

法國“聖泉”

舉世文明的神秘“聖泉”位於法國比利牛斯山脈中一個叫作勞狄斯的小集鎮。該集鎮附近遍布岩洞,其中“聖泉”在一個岩洞後,飛珠濺玉,終年不息。據說,身患疾病,甚至已經被現代醫學宣判“死刑”的病入膏肓的病人,來到這裏,僅在“聖泉”的水中浸泡一下,便能病情減輕,有的竟是不藥而愈!

有個名叫維托利奧·密查利的意大利青年,21歲應征入伍,但是不久,發現左腿持續疼痛,於是進凡羅納醫院治療。檢查診斷為一種罕見的癌症,癌細胞已破壞左髖骨部位的骨頭和肌肉,該醫院便將他轉到特蘭德軍隊醫院,軍醫院也無能為力,又將他轉至博哥腫瘤中心醫院。對他做了進一步檢查,可是還是無能為力。1963年他在母親的陪伴下,經過16小時的艱難旅程到達勞狄斯。第二天便去“聖泉”沐浴。“聖泉”的接待員大都是聖泉使之恢複健康的人們,他們在病愈之後,自願一年一度來這裏當義務護理員。密查利從聖泉歸家後僅數星期,突然產生了從病榻上起身行走的強烈欲望,而且果真拖著那條打著石膏的左腿從屋子的一頭走到另一頭!此後幾個星期內,他繼續在屋子裏來回走動,體重也增加了。到了年底,疼痛感竟全部消失。1964年醫生們為他除去左腿上的石膏,並且對他進行檢查,發現他本來已經損壞的骨盆組織和骨頭竟然再生了。這一病例,現代醫學尚元法解釋。1971年,法國《矯形術外科雜誌》對此做報道的時候,密查利已結婚並當上了一名建築工人。

這樣的病例不僅僅隻是幾個人。據報道說,在124年中,為醫學界所承認的這樣的醫療奇跡就達64例。這64例均經過設國際醫學委員會嚴格審定。科學家們當然不會相信“聖母恩賜降福”這一荒誕之說。有的醫學家認為,很可能有些病症並非是不治之症,純粹是誤診罷了,故而在聖泉淋浴後便不藥而愈了。不過這一懷疑似乎論據不足,因為病人的先前病史和診斷均曾經過嚴格的核實,涉及到數百名醫生、醫學研究人員,往往曆時數年之久呢。由於去勞狄斯的病人大都是虔誠的宗教徒,因此法國著名生物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艾列克賽卡羅爾博士認為,這是心理過程和器官過程間的聯結,使一些原屬不治之症得以痊愈。

雖然說法有多種,但聖泉這種“起死回生”的奧秘究竟何在呢?相信,人們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一定解開聖泉這個謎的。

百變的間歇泉

世界上最壯觀的間歇泉常見於冰島、新西蘭和黃石公園。其中黃石公園,位於美國懷俄明州珞礬山脈高原上,公園裏至少有一萬個間歇泉、熱地、沸騰的噴氣孔和泥噴泉。

要形成間歇泉必須具備幾個特別的條件:地表岩層下要有沸騰的熔岩,這樣能把岩層底部燒熱;岩層中要有一條從燒熱了的狹窄的通道,從燒熱了的底部直通地麵,而且通道的四壁要堅實,這樣才能夠抵擋的住噴泉的噴發力;還要有地下水源,被熔岩燒沸後,被迫向上噴出。另外,間歇泉和溫泉的主要分別,在於熔岩把水燒熱的程度。如果壓力和熱度足以產生水蒸汽,並且能夠噴發出來,這樣形成的就是間歇泉。如果不能噴出,形成的就是溫泉。

黃石公園麵積3742平方英裏,裏麵的溫泉和間歇泉看起來好像時雜亂無章,事實上卻是分布在界限分明的地帶上。這些地帶位於可以移動岩塊的斷層或裂縫上。困在地下的水蒸汽和沸水,可以沿著斷層噴出地麵。冬天的環境本來是不適宜動植物生長的,但是由於黃石公園中的間歇泉發出的熱量,使得其適宜動植物的生長,因此間歇泉附近,不僅有許多的熊穴,無數的雀鳥也飛到這個溫暖的地區來過冬。池水冬天不會結冰,所以常看到鴨子在池中遊玩。黃石河裏麵的鱒魚在整個冬天裏也很活躍。

老信徒間歇泉雖然既不是最美麗的天然噴泉,也不是威力最大的噴泉,可是它的噴發有定時,而且始終都是那麼的好看。噴得和它一般高的噴泉,都沒法和它相比,這使得它成為黃石公園裏麵最有名的噴泉。它在一個圓丘的中央,其中圓丘是由本身噴出的礦物堆積而成的,最寬的地方達55英尺,高約12英尺。

黃石公園裏有些間歇泉存積的礦物質,結成奇岩異石,形狀或似海綿、或似椅子、或似椰菜、或似花朵;甚至有的還像項鏈,比老信徒間歇泉的圓丘更引人人勝。有時泉水留下山去,沿著山坡積成一級級的台階,如黃石公園的大溫泉就是這樣。堆積物上可以看到各種色彩的線條,這主要是由於泉水中含有不同的礦物質,也有些是能在高溫下生長的水藻染成的。

信徒間歇泉雖然定時噴發,但不是時間那樣的準確。而且現在的規律已經大不如前了,有時隔30分鍾噴發一次,有時則是隔90分鍾。每次噴水通常都有預兆,在一陣短促的噴發之後,慢慢升起一根美麗的水柱。起初水柱似乎升得很費力,需要過一會兒才會向上猛噴,在115至150英尺之間跳動。微風把屬豬得得頂端吹開,散出一陣明亮的水花,這些水花在陽光地照射下閃出霓虹的色彩。但是每次僅僅維持二至五分鍾,而噴水量卻多達12000加侖。雖然老信徒間歇泉的噴發不像鍾表般準確,但已屬極為難得,因為隻要滲人地下的水量或地下岩層溫度略有變動,都會大大改變噴泉噴水的規律,甚至可能使它完全不再噴水。比較起來,其他間歇泉噴水,多半都不算有規律,有時幾分鍾噴一次,有時幾年才噴一次。由於洋底不斷從中線裂開!裂口越來越闊,新的火山物質就沿著山嶺的斷層向上湧。這個現象還把海洋兩岸的大陸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