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最大的湖泊——泰米爾湖位於泰米爾半島的脊梁——貝蘭加高原的南端。春季,湖裏注滿融水,夏季有3/4的水流入河流,冬天全部結冰。湖岸是癬牛和馴鹿的棲息地。旅鼠則在苔蘚下麵打洞穴居,它們是北極狐和雪梟的主要食物。狼也在此出沒,主要捕食馴鹿。
許多動物入冬時就向南遷徙到較為溫暖的地方,鳥類亦然。夏季,湖泊和小島成了紅胸雁等水鳥築巢產卵的理想場所。在西伯利亞西部的沼澤窪地一直從鄂畢河延伸到烏拉爾山脈,稀有的西伯利亞鶴就在鄂畢河下遊度過夏天。
神奇的藍洞
許多世紀以來都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安德羅斯島周圍加勒比海平靜的海麵開始慢慢轉動,形成旋渦,並且在旋渦中心露出深藍色的洞,大口大口抽吸海水,說這種奇異現象是名叫魯斯卡的妖魔在作怪。
安德羅斯島是加勒比海巴哈馬群島中的最大島嶼。位於大巴哈馬淺灘的海底高原上。該島三麵是溫暖淺海,在該島的東側,一條稱為“大洋之舌”的深長水繞過海岸。沿著這條水道的一些地方,分布著淺灘和珊瑚礁,然後突然間出現了一些幽深的洞口,這些洞口就是神秘的藍洞,世界上最驚人的水下洞穴和通道的入口。
巴哈馬人稱藍洞為沸騰洞或噴水洞,這是因為有洶湧的潮流在洞口出入的緣故。漲潮時,洞口的水開始圍繞著一個旋渦飛速旋動,將水麵一切漂浮物體,不論是植物碎片或小漁船,全都吸進去,直至沒了蹤影;落潮時,洞內洶湧噴出蘑菇形的水團。
令人驚異的是大量動物好像已經適應了這種險惡的環境,有些探險家把一些洞穴比作水下動物園。天藍色和淡紫色的海綿像鬼魅般在靛藍色的深水中飄浮;螯蝦棲息在岩縫中;角鯊停在沙床上動也不動;在某些深度的水中還有極小的貝類和蠕蟲。不過最奇特的是避光魚,這種盲洞穴魚全身近乎無色,以前隻知道這種魚生活在內陸的水域中。
巴哈馬群島是一串石灰平台或淺灘的組成部分,石灰岩較易被流水侵蝕,形成洞穴和地下通道。巴哈馬的石灰岩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厚的石灰岩,形成於約一億三千萬年前。珊瑚礁生成在石灰岩上,隨著石灰岩開始下沉(平均每100年約1厘米),珊瑚便生長起來。所形成的洞穴和地上通道,據知有些出現在3050多米的深度,長度超過2300米。
1991年,在島上一處名叫神聖藍洞的地方發現了人的骨頭和顱骨,也許是魯卡晏人(哥倫布時代居於加勒比地區,操阿拉瓦克語的部落)的骨骸。
至今,還沒有人統計過有多少藍洞,隻有幾個有人進去探察過,探測這種洞穴是非常危險的。由於水流非常急,潛水員隻能在“憩流”時(漲、落潮交替之際)才能入洞,這個平靜期僅持續20分鍾,已有幾位潛水員因耗盡了氧氣而喪生於洞內。
阿爾塔米拉洞穴
1~2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開始過起定居的生活,當時人類的最早的庇護所就是洞穴。阿爾塔米拉洞穴,位於西班牙東北部桑垣德附近。洞穴比較大,長度為300多米。據說,這個洞穴是由一條地下水道衝刷而形成的。著名的洞穴壁畫就在洞口的左側,長約12米,寬約6米,共繪製了150多個風格迥異的動物形象。壁畫線條活潑,色彩鮮豔,而且布局合理,疏密有致。畫麵充分利用了岩石表麵的凹凸不平,來表現動物的肌肉和骨骼的變化,因而形象逼真,呼之欲出。
西班牙考古學家德·索圖拉侯爵於1875年第一次來到阿爾塔米拉洞穴,他發現了許多舊石器時代的燧石工具和動物骨骼等,他第二次來阿爾塔米拉洞穴的時候,帶著他5歲的女兒。他在阿爾塔米拉洞穴中發掘的時候,他的女兒鑽到一處洞頂很低,成年人未到過的地方玩耍,突然驚呼起來:“牛!”索圖拉順著女兒所指的方向,看見洞頂和洞壁上畫滿了各色各樣的野牛、野馬、野豬和野鹿之類的動物,而且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就這樣,舉世聞名的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中的動物圖形描繪被他的女兒偶然之間發現了。
幾年後,德·索圖拉在《桑坦德省史前遺物簡介》中發表了阿爾塔米拉的壁畫,認為其年代屬於舊石器時代。他的發現和見解立即在史前學家中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雖然當時馬德裏古生物學家威蘭諾瓦·依·比拉和法國的德·莫爾蒂耶教授支持索圖拉的看法,但是學術界普遍的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原始人不可能具有如此高超的藝術成就,甚至有人指責索圖拉是個騙子,懷疑這些繪畫他偽造的。所以,盡管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公諸於世後,掀起一陣狂瀾,。但很快便平息下去。甚至在召開的國際性史前考古學和人類學會議上,竟沒有被人提起。雖然在1882年德國首都柏林召開的人類學會議上,討論了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但是最後因為懷疑的人比較多,而被放在了一旁。直到1888年索圖拉抱憾去世時,他的重大發現也沒有得到世人的公認。
1901年,史前居住遺址中雕刻品和洞穴壁畫藝術被接二連三的發現後,人們開始對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有了一個重新的估價,相信它是史前時期的人類創造的輝煌傑作。現代的考古研究表明,凡是人類曾經居住過的洞穴遺址絕大多數都有原始壁畫的痕跡,這些壁畫無論是繪畫的還是雕刻的,都是以動物為主,因此人們認為洞穴藝術實際上就是表現動物形象的藝術。然而,從世界範圍來看,原始人類的藝術水平都比較低,大多繪畫作品線條呆板,比例失調,幼稚中透出拙樸。即使是數千年前的洞穴壁畫藝術,其繪畫水平也是十分拙劣的,根本無法與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相媲美,難怪西方學者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堅信它是近人的偽作。
在阿爾塔米拉洞穴岩洞頂部繪的一幅“受傷的野牛”圖像是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中,最受人推崇、藝術成就最高的圖像了。這隻野牛負傷之後把身軀蜷縮成一團,整個畫麵呈三角形,野牛受傷後甩動的尾巴、彎曲的牛角、抽搐的四蹄、直豎的耳朵都極富動感。把野牛臨死之前那種困獸猶鬥的狀態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樣美妙的作品竟然是出自萬餘年前的原始人之手,這是多麼的不可思議啊!從中可以看出原始藝術家對於動物的觀察是何等的敏銳和細膩!在阿爾塔米拉洞穴中除了這樣的寫實作品外,還有許多抽象的符號和圖形,多位於動物圖像的周圍,有的用濃重的紅色圖畫,有的用黑色的粗線條勾勒,部分地區還略加暈染。類似的抽象符號和圖形在歐洲其他一些舊石器時代的洞穴壁畫中也曾出現。
可是,居住在阿爾塔米拉洞穴的原始居民為何能夠創造出如此驚人的輝煌藝術成就呢?這一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這是自它發現以來,世界各國學者討論不休的問題,至今尚未找到滿意的答案。西班牙政府在遺址上建起了一座兩層樓的阿爾塔米拉洞穴博物館對其進行有效地保護,以供更多的學者參觀和研究。據最新資料披露,阿爾塔米拉洞穴每天接待參觀人數隻限25人,而且還必須事先預約。我們相信,隨著考古新發現的不斷湧現和科學的發展,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之謎一定會被人類找到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