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的當代意義(9)(2 / 3)

最後,“行政製”的存在。“行政製”是指行政關係和行政地位在相當普遍的社會範圍內成為人們社會地位及其關係的結構性基礎,致使權力成為標誌人們社會地位的重要外顯特征之一。行政關係和行政地位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關係,這是現代化社會結構及其科層製——權力依職能、職位分工和分層,並以規則為管理主體的管理方式和組織體係的一個普遍性特征。但在我國社會,由於單位與國家和社會資源的特定關係,使得科層製組織特有的行政關係和行政地位隨普遍的單位化而泛布於整個社會。社會成員因其在行政關係和行政地位體係中的位置不同、與資源的關係不同而形成在社會地位方麵的差異。“行政製”的普遍存在從三個方麵體現出來:一是行政隸屬關係。任何單位都有自己的行政隸屬關係,並最終對口歸屬於國家行政部門,作為其行政管理的直接對象。二是單位行政級別。幾乎所有的單位組織,無論其大小、類型及功能,都因其行政隸屬關係而在國家統一規定的行政序列中被分配有一定的位置,即具有某種行政級別。三是個人行政級別單位成員地位的行政化,即社會資源與行政體係的緊密相關,使得個人行政級別與其地位等級發生直接聯係,個人得到了相應的行政授權,就獲得了某種社會地位。行政授權的普遍化,將原本是狹窄的政治或行政權力擴大到全社會的範圍,使之成為普遍的地位特征。

2.舊式分工發展與揚棄的趨勢同在

中國當前的社會仍然存在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分工,存在著城鄉差別與工農差別。馬克思認為,舊式分工與人的發展的關係是,“當分工一出現之後,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動範圍,這個範圍是強加於他的,他不能超出這個範圍。”“社會活動的這種固定化,我們本身的產物聚合為一種統治我們,不受我們控製,使我們的願望不能實現並使我們的打算落空的物質力量,這是迄今為止曆史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為共同活動本身不是自願地而是自然形成的,所以這種社會力量在這些個人看來就不是他們自身的聯合力量,而是某種異己的,在他們之外的強製力量。”“隻要分工還不是出於自願,而是自然形成的,那麼人本身的活動對人來說就成為一種異己的,同他對立的力量,這種力量壓迫著人,而不是人駕馭著這種力量。”在中國,從理論上說,現階段的舊式分工,仍集中體現為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城鄉、工農的分工。“物質勞動和精神勞動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鄉村的分離。”“城市已經表明了人口、生產工具、資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這個事實;而在鄉村則是完全相反的情況:隔絕和分散。”“城鄉之間的對立是個人屈從於分工,屈從於他被迫從事的某種活動的最鮮明的反映,這種屈從把一部分人變為受局限的城市動物,把另一部分人變為受局限的鄉村動物,並且每天都重新產生二者之間利益的對立。”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因此,從世界範圍看,這種舊式分工在當代的經濟全球化發展中正在被迅速改變著。當代中國也正在迅速進入這一全球化進程,分工的結構和內容也受到全球化進程中科學技術和普遍交往的發展的影響。因此,我們可以從當代中國城鄉和工農結構的變化,從城鄉分離到向城鄉一體的過渡,來窺見中國在舊式分工框架內超越、揚棄舊式分工的因素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