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說來,商業對文化活動的影響促使大眾的文化生活從傳統的結構中脫離了出來。當代文化語境中的“大眾文化”概念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與“精英文化”或“高雅文化”相對的概念,而是一個與有序的、有層次的傳統文化相對的無等級的文化概念。簡而言之,由商業活動製造出來的當代“大眾”不是一個文化層次,而是一種普遍化了的文化現象。在這種文化現象中,“大眾”或者說平民失去了在傳統的層次中所具有的統一性,但在商業力量的操縱、驅遣下又失去了個體的自主性,因而正在變成一種散落的“離子”型狀態。這種“離子”型文化形態對於需要製造隨機擾動狀態的商業活動來說當然是最理想的環境,而對於作為一個個體存在的個人來說,這可能意味著自身與內在的需要和與外在環境關係這兩個方麵的遊離。從某種意義上說,二十世紀的大眾正在走向這種遊離狀態——當今生活在大眾文化氛圍濃厚的都市環境中的人們,通常習慣於根據偶然、隨機出現的機遇來預測、估定自己的命運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文化歸屬或內在需要來決定自己的發展。所以當代人有點象時裝一樣開始按照時尚更替、變換自己的職業、身份乃至形象。
當我們對二十世紀的娛樂文化進行一番瀏覽和解讀之後,會發現以娛樂文化為中心的當代文化遠不是一種理想的文化形態。的確,二十世紀盡管是一個在科技進步和文明發展的許多方麵都突飛猛進的世紀,但還是給二十一世紀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問題。正是因為如此,二十世紀的文化學者們對當代文化問題往往持一種激烈的批評態度。
然而,對二十世紀文化問題進行批評的最大難題在於,所批評的對象好像是個無定質的東西。人們習慣於用許多字眼來描述或規定當代文化的特征——大眾文化、平麵文化、“快餐”文化、形象文化、娛樂文化等等。這許多字眼似乎有意義,又似乎什麼也沒有說明。當人們批評當代文化的商業性的時候,會發現它有時並不能說明什麼。它的非商業性特點與商業性同樣鮮明。而當人們批評它的形象化的時候,又不能不發現這與文明本身的發展趨勢有著內在的聯係。當人們說大眾文化是“快餐文化”時,卻會看到當今的“快餐”中已經包含了許許多多傳統的、經典的文化在裏麵……總而言之,當代文化是個矛盾,或許正是它的矛盾性證明了當代文化的發展性和進步性。站在本世紀的末尾回顧這一個世紀文化的風雲變幻,不得不承認批評對於文化發展的現實來說,畢竟是軟弱的。或許解讀它、與它對話便是批評者所能夠達到的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