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三次並購,構建產業鏈(2 / 3)

在對範冰冰當年選擇離開華誼的事情上,華誼總裁王中磊也十分坦然:“在我們華誼兄弟,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的特質,我們有很多有個性的演員……她(範冰冰)跟我說在華誼的六年是她成長很快的六年,也是幸福的六年。但我們必須承認,演員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尤其在事業上,冰冰有自己的想法,她說她在今後的五六年會是非常關鍵的五六年,她自己對事業的發展有很多規劃,但是也不夠明確,因此要暫時停下來……”

華誼培養了很多明星,範冰冰也是不斷奮鬥著然後從華誼走出去的明星,華誼不斷為明星創造機會,使明星樹立起自己的演藝地位。

在與國內其他優秀的經紀公司競爭中,華誼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也極力鞏固自己在明星經紀領域的地位,爭取吸收更多更優秀的明星,發展壯大演藝事業。可見,華誼在資本和產業鏈條上,已經打下深厚發展的根基。

控股西影股份發行公司

對於華誼所取得的矚目成就,王中軍這樣評價:“我不認為華誼兄弟是個講究創新的公司,如果有人認為我們創新,隻是在國內或者在這行業中,我們做的某些事情比別人更早。”正像王中軍所認為的那樣,華誼敢於在業內最先采取富有競爭力的運作模式,將文化類的公司做大做強。

不可否認,王中軍無意中已經成為中國傳媒行業一係列創新的領路人:最先做成第一輪私募,回購太合集團,後來又引入TOM的投資,開創了國內娛樂公司將明星打包引入國際投資者的先河,2005年底,股東中又增加了雅虎。這種在娛樂行業中資本運作上的並購整合也是一種創新。

但華誼的發展仍經曆了曲折坎坷的過程,當時最令王中軍頭痛的便是影視發行問題。

當時政策不允許民營公司進入影視發行領域,王中軍正在發愁,時逢那時西影廠進行股份製改革,精明的王中軍“嗅”到其中的機會,迅速果斷參與重組,取得西影股份發行公司超過40%的股份,“曲線救國”拿到了經營權。重組後,華誼兄弟使虧損的西影連續3年業績在國內排名第一。

2003年,政策放開,允許民營企業控股發行公司。隨著禁區的開放,王中軍又增持西影股份,達到絕對控股,從而取得了對該公司的絕對控股權和全部經營權,並更名為陝西西影華誼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西影華誼)。

“這次重組我們實現了從編劇、導演、製作到市場發行和院線發行等基本完整的生產體係。”說到與西影的重組,王中軍對他的產業鏈藍圖仿佛又有了新的構想。

西影華誼成立當年即發行三部影片:《卡拉是條狗》、《手機》、《天地英雄》,賺得1億票房,發片的市場占有率為11%,占國產影片的33%。2005年發行影片票房4500萬元,位列民營發行公司前列。現在,西影華誼除了發行華誼兄弟的片子外,還發行一些其他公司的電影,而西影華誼也是唯一和保利博納抗衡的電影發行公司。

西影華誼的成立進一步推動了中國電影產業的結構調整,它標誌著國內電影發行業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進入深層次合作階段。華誼兄弟和西影股份強強聯合,以國營發行公司的發行資源優勢和民營製片公司相對靈活的機製相結合,充分體現資源互補,不但會給西影華誼帶來巨大商機,而且給兩大製作母體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現如今,談到當年華誼收購西影的這件事,王中軍覺得意義非凡:“實際上互相幫助還是非常大的。我們跟中影的合作互補也非常多,像《功夫》和《天下無賊》兩部都是通過他們發行的,當然他們也通過這個掙了不少錢。我認為未來幾年之內民營公司如果在資本市場上有一點突破的話,我覺得對中國電影本身的影響會非常之大。”

由此,收購西影事件不僅是華誼為自己構建了良好的產業鏈條中的一環,同時華誼很好地促進了民營與國有公司之間的互補合作關係,推動了整個中國電影市場政策的開放。

至此,華誼在影視發行領域、演藝經紀領域都占有了一定的市場和地位,為整個公司的發展構建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聯合戰國音樂

若談起中國的娛樂工業,人們無法忽略華誼兄弟的名號。華誼在實現了電影電視從編劇、導演、製作到市場發行、院線發行等基本完整的生產體係後,將目光投向音樂界,成為娛樂業的多麵手。

拿王中軍的話來說,華誼再次走在了其他同行業界的前麵。王中軍肯定這是一種成功做法,他在華誼電視劇的工作室從5個擴大到8個之際,曾經這麼說過,集團發展要靠整個產業鏈其他環節發展,不能吃死電影或電視。

2004年10月31日,華誼兄弟投資有限公司與戰國音樂於昆侖飯店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共同發表聲明,兩大品牌自即日起締結聯盟,整合雙方旗下精英、藝人、產品、優質資源,相互交流合作,齊力打造亞洲文娛市場頂級品牌——華誼兄弟音樂有限公司。新公司將運用雙方多年來在娛樂傳媒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搭建的經營平台,涉足唱片製作、發行、藝員經紀及商務發展,全方位進軍音樂界。

2004年11月1日,華誼兄弟出資3000萬收購戰國音樂,簽約藝人有黃征、羽·泉組合、張靚穎、李慧珍以及高旗&超載樂隊等,成立華誼兄弟音樂有限公司。華誼旗下業務形成電影、電視、經紀、廣告、設計、音樂六位一體,華誼兄弟從單純的影視投資公司演變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民營影視內容供應商。

早在1999年,袁濤組建了戰國音樂團隊,其運作的首位簽約藝人是羽·泉組合。在短短一年時間裏,羽·泉組合相繼刷新了內地流行樂壇的諸多紀錄,五年間陸續推出的四張專輯《最美》、《冷酷到底》、《熱愛》、《沒你不行》,經FIPI認證,總銷量已突破500萬張。2001年,戰國音樂公司借鑒經驗,協助幕後製作人黃征完成了從幕後向幕前的成功轉型,出版的《破曉》、《愛情諾曼底》專輯均有不俗的銷售成績。同年,高旗&超載樂隊加盟,將戰國音樂的“偶像+實力號召力”的鮮明特性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