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是希望別人能夠尊重自己,給自己麵子。因此,當有人真的這麼做時,就會立刻喚醒他們的自尊、尊嚴以及榮譽之類的積極情感,他們會趕快轉變方向,按著這個人希望的方式行事。
在這則故事中,韓褒正是利用了人性的這個弱點,給了這些盜賊們充分的尊嚴,讓他們在自尊心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心甘情願地改過自新。
因此,在你的說服對象是一個壞人時,你首先得消除自己心中的歧視心理,把他當成一個好人、一個值得尊重值得信賴的人來看待,隻有這樣,才能走進對方的內心,也才會真正地達到說服的目的。
先做好第一步為自己的請求作準備
隻有這些鋪墊工作做得好,當你提出要求時,對方才會爽快地答應。至少,對方看在你這些鋪墊的分上,也不會故意為難你。
春秋戰國時期,孟嚐君喜歡廣攬人才,他底下的食客三千,其中有名食客叫馮援。馮援剛來時,整天隻知道吃喝拉撒,一點作為也沒有。
孟嚐君門下的其他食客都很看不起他,認為孟嚐君養了一條米蟲,都勸孟嚐君把他趕走。孟嚐君聽了隻是一笑置之,並沒有放在心上。可後來,馮援卻得到了孟嚐君的禮遇。
一次,孟嚐君派人去他的封地薛邑討債,馮援自薦。得到同意後,他問道:“不知討回來的錢,需要買什麼東西?”
孟嚐君說:“就買點我們家沒有的東西吧!”
馮援領命而去,結果,他不僅一分錢沒有帶回來,還把債券都給燒了。貧困的薛邑老百姓沒有料到孟嚐君如此仁德,個個感激涕零。
馮援回來後,孟嚐君問:“討的利錢呢?”
馮援答道:“不僅利錢沒討回,借債的債券也燒了。”
孟嚐君一聽,心裏非常惱火。
馮援趕忙答道:“您不是吩咐過,要我買家中沒有的東西回來嗎?我現在已經給您買回來了,這就是‘義’。焚毀了債券,對您沒什麼影響,買來了仁義,對您收歸民心可是大有好處啊!”
數年後,孟嚐君被人誣陷,相位丟了,隻好回到封地薛邑。老百姓聽說孟嚐君回來了,全城出動,夾道歡迎,表示願意擁戴他。孟嚐君看到這一切,心裏非常感動,終於明白了馮援“買義”的良苦用心。
當時那些錢對孟嚐君來說是可有可無的,但對於薛邑的百姓來說卻意義重大。而馮援當時一個小小的舉動,卻為孟嚐君的以後打下了如此深厚的基礎,真可謂是深謀遠慮。
某企業董事長的家裏,每到年底時,都會收到堆積如山的禮品。由於太多,而且禮物和贈禮的人不一致的情形也不少,所以聽說這位董事長隻留下很少的合意的禮物,其餘的都退了回去。
然而,有一年歲末,這位董事長卻意想不到地收到了令他滿意的禮物!那是在美國流行的“高麗菜田娃娃”,不知是怎樣寄來的,總之是一位客戶送給董事長的小女兒的。禮物很別致,而把這別致的禮物不送給董事長而送給他的女兒,的確令人深感其誠意,後來董事長同這位客戶簽了一筆大合約。
某人出席某電氣廠商主辦的演講會。演講後,對主辦單位的人員無意中提起“我母親目前住院……”第二天,也不知演講會的主辦經理怎樣打聽到的,竟然到此人的母親入住的醫院來探病。此人在震驚於主辦者意想不到的好意的同時,非常配合主辦方的工作,將自己的事情處理得特別好。
因此說,在我們求人辦事時,一定要為自己的行為做一些鋪墊。比如,馮援的燒毀債券是為了孟嚐君以後獲得善待,送給董事長小女兒的禮物是為了更好地做生意,看望某人生病的母親是為了讓他安心把工作做好,這些都是在提出請求之前的鋪墊工作。而隻有這些鋪墊工作做得好,當你提出要求時,對方才會爽快地答應。至少,對方看在你這些鋪墊的分上,也不會故意為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