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運用委婉的方式說服別人最有效(2)(2 / 3)

看來,僅有為別人著想的良好願望還不行,提出忠告也需要技巧,否則就會適得其反。要想使自己的忠告被人接受,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態度一定要謙和誠懇。

忠告的最終目的就是使對方從中受益。因此,在提忠告時,一定要讓對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為此,你就要謹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隨便草率。此外,講話時態度一定要謙和誠懇,用語不能激烈,否則對方就會覺得你是在教訓他。但是也不必過於委婉,因為那樣對方可能會覺得你不真誠,或者認為你假惺惺的,反而會覺得厭惡。

第二,選擇適當的場合和時機。

例如,當部下盡了最大努力,但卻沒有把事情辦好時,你最好不要當即向他們提出忠告。如果你這時不合時宜地說“如果不那樣就不至這麼糟了”之類的話,即使你指出了問題的要害且很有道理,部下的心裏卻會頓生“你沒看見我已拚命了嗎”的反感,效果當然就不會好了。相反,如果此時你能說幾句“辛苦你了”、“你已盡了最大的努力”、“這事的確比較難辦”一類的安慰話,然後再與部下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最終部下是會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

除此之處,在什麼場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則上講,提出忠告時,最好是一對一,要避開耳目,千萬不要當著他人的麵向對方提出忠告。因為這樣做,對方就會受自尊心驅使而產生抵觸情緒。

第三,不要以事與事、人與人比較的方式提出忠告。

此時的比較,往往是拿別人的長比對方的短,這樣很容易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例如,“我說小剛呀,你看隔壁家的二牛多有禮貌,多乖啊。你和二牛同年生,你還比他大兩個月呢,你要好好向他學習,做個好孩子喲。”一位母親這麼忠告自己的兒子。

“哼,嘴裏整天是二牛這也好那也好,幹脆讓他做你的親生兒子算了。”兒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母親的忠告效果便適得其反了。

再如,“我說,你看張太太哪天不是整整齊齊的,而你總是不修邊幅,你就不能學學人家的樣子嗎?”丈夫對不愛打扮的妻子提出了忠告。

“學學人家?你有人家丈夫賺得多嗎?等你有了錢,我自然會打扮,誰不喜歡漂亮啊。要錢沒錢,要衣服沒衣服,你讓我怎麼打扮?”雖然妻子明明知道自己的弱點,但出於自尊心,她沒好氣地回敬著丈夫,丈夫的忠告也宣告失敗了。

轉移對方的注意力使其跳過抉擇直接進入過程

如果把大前提故意繞開,將選擇範圍縮小,用具體的選擇項“逼迫”對方,使之產生“二者必居其一”的錯覺,這時他們會表現出就算是錯誤的選擇也不得不選的心理狀態。這在心理學上稱為“錯誤前提暗示”。

在說服別人時,一般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對方在名正言順的理由下不得不屈服。但是,除此以外,還應當講究點說服人的技巧,就像找準了杠杆和支點一樣,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甄的父親近來食欲不振,並且覺得身體不適,看上去氣色也不大好。小甄夫婦很是擔憂,幾次要帶老人去醫院檢查,可老人就是不願去,一來怕花錢,二來又怕查出什麼大毛病來,自己一下子接受不了。

小甄覺得這樣不行,一定得想個辦法,讓老人去檢查。後來,終於讓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一天吃過早飯,小甄冷不丁地問老人:“爸爸,今天我休息,要帶您去檢查身體。您說是去同仁醫院好,還是去協和醫院好呢?”

沒等父親接話,小甄趕緊補充說:“都說同仁醫院設備好,門診上又都是女大夫,對病人態度很和氣。您說吧,咱們到底去哪家醫院呢?”

“聽你這麼說,咱們還是去同仁醫院吧。”一向怕看病的老人,這一次竟爽快地順從了兒子的決定,答應去醫院就診。

在這個例子中,小甄就是事先劃好了範圍,讓父親在其中選擇。這樣,就會讓父親有似曾答應的感覺,認為自己的任務隻是從兩家醫院中選出一家,而不必對去與不去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