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狼咬緊牙關,抗住嚴寒與饑餓,勇敢地挺了下來;有的挺不住,便逃回安樂窩。狼媽媽並不會因為小狼可憐巴巴的樣子而將它收留,而是狠心地把它們趕出去,讓它們繼續去過艱苦的生活,以便更早地學會自立。狼的野性也正是在這種自強不息、自食其力的生存狀態中練就出來的。隻有這樣,長大後的小狼才能適應更加殘酷的競爭環境。
狼從能夠獨立行走的第一天開始就接受了挑戰——獨自覓食。狼媽媽知道,如果今天不讓小狼出去受凍挨餓,不去適應艱苦的環境,那麼明天,它們就不能自立,就會被凍死、餓死,被獅子、老虎以及豹子等強大的動物吃掉。狼麵對的大自然就是這樣的“弱肉強食”,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就會成為別的動物的食物。
狼媽媽考慮的是自己後代的生存,所以,在自己的後代能夠自己行走的時候,就把它們趕出“安樂窩”,讓它們自己覓食,這對它的後代來說是一種鍛煉。也隻有經曆苦境、險境、逆境的磨煉,狼的生命力才會更加旺盛,意誌也就更加堅強。
人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學不會自立,學不會獨立應對生活的挑戰,在生活中隻是“靠、等、要”,絕對不可能獲得任何成功。
自立是一個人在生活中開展一切活動的基礎。它與一個人完成任務的能力和自信等情況有直接聯係。自立並非指你的感覺如何或你現在的處境、感受有多好,而是看你在生活領域裏處理一些事務是否具有勇氣。要實現自立的理想,就必須明白:要想戰勝別人,先要戰勝自己,讓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也就是說,我們首先要自立。隻有自立,一個人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和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在很多時候,我們不想全憑自己的能力去解決,而總是希望借助他人的力量。這樣的確會節省你許多精力、物力和財力,但總是依靠別人,天長日久,可能就分使你養成不愛動腦、動手的習慣,那樣隻會受製於人,永遠成為一個弱者。
人是有骨架的,不該像一根藤條,依附外界力量而生存。我們應該自立,應在胸中充滿勇氣,練就一身錚錚鐵骨,這樣才能在風雨人生路上一往無前!那麼,想要自立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擺脫事事依賴他人的習慣。
有些人從小受到父母寵愛,依賴性很強,甚至連最簡單的小事都要父母來包辦代替,致使生活不能自理,成了不會動手的“廢人”。這樣的孩子似乎已經習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等到上中學或高中的時候,仍然天天讓父母接送,生活照樣不能自理。這些孩子令人擔憂,令人悲哀。他們也許會成為學習生活中的“尖子”,但一旦步入社會,他們“高分低能”的弱點就將暴露出來。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這種人不必說占有一席之地,恐怕連立足都很困難。
其次,應該具備頑強的意誌力。
林克德是一個特殊形式意誌力的創始者,他把這種意誌力稱為“十次”法則論。就是說:不論什麼事,如果值得嚐試的話,至少要試十次。但是,如果在第十一次還沒取得成功,就要重新評估你所使用的方法,甚至停止這個方案。
在與一些成功者討論支撐他們成功需要依靠哪些力量時,他們總是談到意誌力這一因素,有70%以上的成功者都認為意誌力是極其重要的。關於其他方麵,意誌力包含自計劃開始後自動自發以及堅忍完成的能力。也就是說,要矢誌不渝地致力於某個方案上。
有位成功的策劃師,他所擁有的策劃公司是美國西北部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家。他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能否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取決於他本身的自立程度以及意誌力的頑強程度。如果能夠完全自立,並具備頑強的意誌力,就有望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否則,成功創業就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