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隻收名人當弟子(2 / 3)

其實在麥昆之前,李小龍也有過兩位著名的弟子,隻不過這兩人不是好萊塢明星,而是威震美國武壇的空手道高手,事情還得從1967年6月在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舉行的“全美空手道公開大賽”說起。在那次大賽上,美國空手道高手查克·羅利士在決賽中擊敗對手喬·劉易斯一舉奪冠。決賽結束後,李小龍應組委會之邀,以嘉賓身份表演了“粘手”、“寸勁”、“無影拳”、“踢腿”等絕技,驚豔全場。

李小龍的表演博得了雷鳴般的掌聲,也讓參加大賽的美國武術界前輩和各路選手震驚不已。表演結束後,新科冠軍羅利士主動上前與李小龍握手,然後各自返回酒店,巧合的是,兩人竟然住在同一家酒店,兩人在走廊上相遇,羅利士更是迫不及待的前往李小龍的房間與他交談。

羅利士是美國空手道界的絕頂高手,16歲時就在韓國學習韓式跆拳道——唐拳道,回國後又學習了西洋拳、柔道等拳法,在美國武術界的名氣要遠遠大於李小龍,與喬·劉易斯、比爾·瓦萊斯並稱三大悍將。

英雄相見恨晚,羅利士與李小龍一見如故,兩人從深夜11點一直聊到早上7點。如果說之前羅利士還隻是驚歎於李小龍的拳腳功夫的話,那麼在這次交談後,羅利士深深的為李小龍的武學思想和武道哲學所折服,並下決心要跟隨李小龍學習功夫。回到洛杉磯後,羅利士經常會前往振藩國術館向李小龍求教,兩人一邊探討搏擊理論,一邊在武館中進行實戰訓練,在武技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當然,向李小龍求教的並不止羅利士一人,在“全美空手道公開大賽”決賽中以半分之差輸給羅利士的喬·劉易斯也為李小龍的功夫所折服。劉易斯出身武術世家,從小練習拳擊和空手道,體格身材比羅利士還要魁梧,不過他沒有在紐約就主動去與李小龍結識——他是亞軍,自然不方便像羅利士那樣在賽後很有風度的以“冠軍”姿態去與嘉賓握手問候;另外,既然被羅利士搶先一步,那就另想辦法與李小龍見麵。

李小龍剛剛回到洛杉磯,蓮達就告訴他有一位大力士在武館等他。李小龍趕到武館,才知道劉易斯已經在洛杉磯等了他好幾天。劉易斯的態度讓李小龍十分感動,在尊師重道這方麵,李小龍主張保留中國傳統武術的習慣,即弟子要尊重師父,在師父麵前要表現出虔誠和謙遜,把師父當成親人來對待。李小龍當場就收劉易斯為徒,還根據他的身體特點製定了詳細的訓練計劃,這當中就包括了尚未對外公開的截拳道思想。與羅利士相比,劉易斯更像是一名真正的弟子,他不但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跟李小龍習武上,而且對振藩國術館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另外,他也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搏擊經驗教給了李小龍,彌補了李小龍在擂台較量方麵的缺陷。

1968年,李小龍通過弟子皮特結識了好萊塢著名的導演兼製片人愛華士。現實是冷酷的,也是公平的,它從你身上奪走一些東西,就會在別處給你一些東西。在羅利士、劉易斯、麥昆、愛華士等人的交口相傳下,李小龍在“圈內”的名氣越來越大,認識的人也越來越多,其中不乏在好萊塢中響當當的人物。這些人盡管沒能直接給李小龍帶來上鏡拍戲的機會,但他們的潛在影響力是巨大的,直到這時,李小龍才恍然大悟,當年妻子蓮達勸自己善待名人,費西蒙、塞柏林讓自己改變武館經營方式的建議是多麼的重要,如果不是咬牙拋棄平民路線,違心的打入白人主流社會,就不可能有自己現在的名氣和地位。

李小龍的急速躥紅也引起了平麵媒體的關注,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美國權威武術雜誌《黑帶》。李小龍真正登上“黑帶群英殿”是在1972年,但他與《黑帶》結緣卻要早得多。《黑帶》雜誌總編水戶上原在觀看了李小龍的截拳道表演後,以一個專業武術人的直覺敏銳的意識到,一顆武術界的巨星正在冉冉升起,這個桀驁不馴甚至有些狂妄的布魯斯·李,很可能開創一代武術之新紀元!

不久,水戶上原主動登門,又是一番長談後,懇請拜李小龍為師,隨他學習截拳道。李小龍深知《黑帶》在美國武術界的分量,也為水戶上原的誠懇所打動,便收下了這位武術界的資深前輩為徒。因為水戶上原的關係,李小龍在媒體的知名度迅速提升,但這還不是全部,很快,水戶又為李小龍帶來了一個徒孫,身高2米23的NBA籃球巨星賈巴爾。賈巴爾對李小龍的功夫也是推崇備至,而且沒有一點巨星架子,經常在繁忙的比賽間隙前往李小龍的武館練功。麵對巨人一般的賈巴爾,李小龍有了新的思考——如何在身高體重都遠遠超過自己的對手較量中獲勝?關於這個問題,李小龍用鏡頭在遺作《死亡的遊戲》中給出了清楚的解答。在李小龍看來,功夫應該包括兩方麵:一是武技的提升,二是身體素質的訓練。所以他才會在創造截拳道的同時一刻不曾懈怠的強化自己的肌肉和爆發力,才會把像賈巴爾這樣的巨人當成是武道挑戰過程中的終極對手。

在李小龍的眾多名人弟子中,名氣最大,也最能在演藝事業上幫助李小龍的要數大導演兼製片人波蘭斯基,其代表作是《苔絲》、《水中刀》、《唐人街》、《鋼琴家》等著名影片。波蘭斯基原本是波蘭籍猶太人,其家人在二戰期間均死於納粹德軍之手,這才流亡美國,他也是通過塞柏林與李小龍結識的。這一年的夏天,波蘭斯基和他的妻子,當紅豔星莎朗蒂在家中大宴賓客,邀請了很多好萊塢的知名人士前來參加,塞柏林和李小龍也在其中。然而讓李小龍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晚宴,卻成了自己躋身好萊塢圈子的“伯樂”——塞柏林的最後一次亮相。

1969年8月9日上午,李小龍得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前一天晚上,就在離自己居住的洛杉磯市羅斯高蒙爾路2551號不遠的一幢豪宅裏,發生了令人發指的驚天血案,血案發生的地點,正是邀請自己前去赴宴的大導演波蘭斯基家!

塞柏林死了,跟他一同喪命的還有波蘭斯基的妻子,已經懷孕的豔星莎朗蒂。根據警方的調查,殺害他們的凶手,正是臭名昭著的“文遜黨”人。那麼,“文遜黨”人又為何要謀害波蘭斯一家呢?原來,波蘭斯基和李小龍的好友史蒂夫·麥昆都曾與“文遜黨”的首腦之一查爾斯·曼森發生過矛盾。曼森是個懷才不遇的劇作家,為了報複,他開出了一張清單,清單上都是那些拒絕過自己、看不起自己、嘲笑奚落過自己的好萊塢人士。當得知波蘭斯基邀請了麥昆的消息後,曼森就招集手下,精心策劃了這起震驚全美的血案。不知是事先得到了風聲還是確有要務在身,麥昆並沒有出席這次晚宴,僥幸躲過一劫。曼森一夥趕到波蘭斯基家中時,才發現麥昆並不在場,於是他們就拿麥昆的緋聞情人、波蘭斯基的妻子莎朗蒂開刀,還殘忍的殺死了她腹中的嬰兒,波蘭斯基則幸免於難。

試想一下,如果李小龍也在場,性情暴烈的他絕不會坐視歹徒行凶而無動於衷,這樣一來,第二天的報紙也許就會出現兩種截然相反的報道:“加藤”徒手勇鬥持槍匪徒,熒幕英雄再展神威;曾在《青蜂俠》中飾演“加藤”一角的中國籍男子布魯斯·李在昨夜發生的慘案中不幸中彈身亡,英年早逝……幸而上天有眼,讓李小龍避開了這次飛來橫禍,也讓我們有機會目睹李小龍在最輝煌幾年中的巔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