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北伐(2 / 3)

左君弼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居然還能跟母親相見,而且還是朱元璋主動派人送來的。他拜見母親之後,母親把自己被朱元璋拘捕的過程說了一遍。原來左母雖說是被拘,其實從頭到尾,朱元璋派去之人都在以禮相待,絲毫沒有怠慢過。左君弼一聽,覺得朱元璋真是個好君主,於是決定轉頭跟著朱元璋幹。

左君弼跟竹昌相交不淺,覺得光自己投奔過去不好,還是叫竹昌一起去吧,免得兩個老朋友一個在元廷,一個在明軍,傷了和氣。於是,他直接去找竹昌,把向明軍投降之意說了。竹昌一聽,把元朝跟明軍一比,覺得元朝皇帝真是太寡恩薄情了,當下慨然應允。兩人打開城門,直接來到徐達大帳裏,向徐達投降。徐達大喜。

那邊李克彝本來還想來個防守反擊,哪知探子來報,左君弼和竹昌都已經換上了明軍的旗幟,李克彝大驚。他知道自己再怎麼厲害也擋不住徐達了,於是也打開城門,逃之夭夭。徐達進入汴梁。汴梁是河南大城,此城一破,其餘小城已經不足掛齒,明軍完全可以直指大都。

朱元璋極是興奮,他知道滅胡之戰又到關鍵之時,不能再有閃失。因為現在王保保並不在大都,而是在秦晉一帶,正組織大軍要向明軍反撲。須得擋住王保保,扼住要道,不讓他從關中插進來才是上上之策。

此時,王保保正在太原結集部隊,就要東來,而元廷又派脫目帖木兒領五萬步騎前來與明軍對抗。徐達知道,如果死守汴梁,那是等著挨打,於是命陳德留守汴梁,自帶大軍進入虎牢關,搶占地利。當他來到塔兒灣時,探子來報,說元將脫目帖木兒部已經來到洛水北岸了。

明軍渡過洛水。才上了岸,徐達縱目望去,但見前頭已經有元軍的營寨。徐達下令紮營。脫目帖木兒知道徐達厲害,也不敢造次,當即就布了戰陣。

徐達轉頭對常遇春道:“伯仁將軍不是要打個痛快嗎?現成就有幾萬敵人啊。”

常遇春早就看到敵陣那裏旗幟鮮明、刀槍森嚴,看樣子還挺有戰鬥力,當下一夾馬肚,長槍一揮,大叫著向敵陣衝殺過去。元兵看到他喝聲如雷地殺到,便都舉起長戟要攔住他——這些兵都是蒙古兵,馬上大戰原是他們的拿手好戲,現在看到常遇春這個南人居然要縱馬躍來,向他們衝殺,都是大怒,所以紛紛前來攔截。

哪知,常遇春英勇至極,舞槍如風,但見長槍吞吐之間,當先一名元兵已倒地死了。他再次舞槍躍馬而來。其他元兵看到他英勇無匹,都不由倒吸一口冷氣,一時也不敢逼近。

徐達掩軍殺出,一下就把元兵的陣地衝得七零八落。脫目帖木兒一看,自己的部隊雖然裝備不錯,可敵人真的太厲害了,才一接觸,自己還沒有衝到最前端,手下就亂了,急忙抱頭鼠竄,落荒而逃。

士兵們看到主將已經逃得不知去向,更是四散而逃。常遇春一手舉槍,一手揮刀,殺氣滿臉,正在狂屠四散而逃的元兵。即使那些自忖無法逃跑而丟掉兵器甘願投降的士兵也不放過,隻見他縱馬而過,手起刀落,殺人如麻。

徐達一看,知道這兄弟已經殺紅了眼,不由一聲長歎。每次他和常遇春出征時,朱元璋都反複告誡,不要濫殺。常遇春哪次都是滿口答應,但一上戰場,他就把朱元璋的話丟到腦後了,弄得徐達和朱元璋都很鬱悶。

如果是別人,估計朱元璋早就把他廢掉了,但他是常遇春啊!常遇春這輩子,除了愛上戰場拚命然後濫殺之外,沒有其他弱點。況且,他是整個明軍中最能在戰場上突擊的大將,而且腦子靈活,很少打敗仗。不像徐達,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肯冒險的。所以,朱元璋每次都讓他們搭檔,長短互補,戰無不勝。

這時,徐達深知,如果再濫殺降卒,就會激起元兵最後的鬥誌——到那時就難辦了——於是下令鳴金。常遇春一聞鳴金聲,趕緊又連砍幾個跪在地上的元兵,這才恨恨地收刀。他把那把已卷了刀刃,血水猶滴的大刀丟在地上,道:“罷了。跑了這麼多天的路,就打這一仗。山東、河南兩個省眼看就要拿下,看來胡人的日子也不長了。這輩子的仗就要打完了。沒仗打了,老子還有什麼用?”

徐達看到常遇春悵然而回,上前拉著他的手,哈哈大笑,道:“經此一戰,元狗就不足為慮了,河南將唾手可得。”說完後他當即下令,全軍不必休整,繼續進軍。元河南行省平章阿魯溫早已膽落,站在城頭望到明軍大隊開來,還未待兵臨城下,便下令大開城門,帶著部從在城門外下跪叩頭。

常遇春看到城牆頗高,以為會有一番搏殺,早就一馬當先而來。眼見城門城突然大開,滿以為會有元廷猛將出來應戰,當時心花怒放,舉槍呼喝急馳。

哪知,當他急馳而到時,卻看到那一群人都齊刷刷地跪倒在地,不住地大叩其頭。當先那人抬頭道:“末將阿魯溫,情願歸順大明,請將軍進城。”

常遇春本來已做好刺殺的動作,看到這個情景,急忙收住長槍,勒住馬頭。那馬一聲嘶鳴,前蹄高高躍起,整匹馬幾乎立了起來,這才穩住身子。而常遇春那杆已經快刺到阿魯溫額頭的長槍,此時也隻得收住。

阿魯溫心下大驚,幾乎軟倒在地。當他汗流滿麵地再次抬起頭時,看到常遇春一臉怒色,狠狠地盯著他,大叫“老子是來打仗的,不是來受降的。”說罷,閃過一邊。

徐達來到,令阿魯溫起身,然後大軍進城。河南其他地方看到阿魯溫不戰而降,誰還敢再抵抗下去?於是,其他各州郡都紛紛送過降表。河南全境悉數平定。

朱元璋長舒了一口氣。他知道,山東、河南到手如此容易,全是因為元廷內訌,自耗其力,難以組織有效的抵抗,所以他們才能在數月之間,連破兩省。但現在王保保已在太原組織了一大批部隊,正急速東來,要援救大都。朱元璋對王保保是很在意的,如果徐達不小心,北伐之功隻怕要半途而廢。於是,朱元璋親自來到汴梁。

其實,對於王保保,不但朱元璋不敢大意,就是徐達也很忌憚,不欲在此時跟他動作。

朱元璋進帳,諸將拜見之後,他道:“諸位都起來,行營之中,哪用那麼多禮?徐達兄,你還是坐到這裏來吧。”

徐達看了看朱元璋,但見他滿臉平和,絲毫沒有顯現出帝王的霸氣,可兩眼之中卻精光內斂,不由心頭一凜,再行了一禮,道:“皇上是天子,臣下是臣子。君臣之間,不能造次。”

朱元璋看到徐達神色甚是恭謹,便道:“現下是在商討軍國大計,你老是這麼恭恭敬敬地站著,連說話也不方便。你過來坐了,朕還要聽聽你的破敵之計呢。”徐達再施一禮,這才到邊上坐下了。

朱元璋道:“徐達兄久來前線,想必已有破敵之策?”

徐達道:“仰仗皇上天威,山東、河南、盡歸我大明。現下王保保為了保大都,已經遠略太原,欲盡起諸省之兵,以拱衛大都。但因元兵膽落,目前王保保仍在太原徘徊不前。其餘諸將更是都遠遠觀望,連救援之意也沒有。大都正空虛,隻要皇上一聲令下,我軍直抵大都城下,則大都不攻自破。”大家一聽徐達的話,攻取大都,就在眼前,不由都是血脈賁張,急欲衝上去,搶得大功。

可朱元璋卻搖了搖頭。大家一看,都不知道皇上又有什麼想法。他們跟朱元璋日久,都知道朱元璋在大戰時,其想法往往出人意表,於是個個都凝神看著他。

朱元璋把大家都叫過來,在案頭上攤開一張地圖,道:“大將軍所道固然不無道理,但還不是最佳之策。北方不同於南方,放眼過去,曠野千裏,一望無垠,最宜於騎兵作戰。所以,大將軍宜派騎兵為先鋒,征山東糧草,由西向秦,再經秦入趙,把大都外援全部斷絕。那時,大都勢如孤島,可不戰而下。否則,大都城堅牆厚,一時攻之不克,王保保軍來援,後果就很難說了。”他又轉頭對馮國勝道,“你馬上領兵急取潼關。得手之後就選將據守扼住,切勿再進,千萬不要讓關中元兵進來。之後,即回汴梁,作大將軍後援。”

潼關原是元將李思齊的勢力。此時,他跟另一鎮將張良弼因為防備王保保,便隻把眼睛盯著王保保,覺得明軍離此尚遠,不足為慮;而且他們都認為,徐達拿下河南之後,肯定會赴大都,不會來找他們的麻煩,所以他們認為,自己現在的敵人不是明軍,不是徐達,而是王保保,故而對明軍沒有一點防備。

當時,鎮守潼關的就是張良弼,他的部隊都安排在關外。馮國勝知道之後,便派一支部隊,星夜出發,帶著火具,悄然無聲地來到張良弼營前,然後放起火來,把營帳都燒了。

張良弼正自大睡,突然被一陣亂軍之聲驚醒。他兩眼一睜,隻見火光衝天,立知敵人劫營,但卻不知敵人來了多少人馬。他當即披掛上馬,喝令戰鬥。哪知,馮國勝的放火隊在放火之後就已逃得不知去向,隻留下營中四散的元軍在稀裏糊塗地搏殺。大家死傷無數之後,才知上了大當。

張良弼知道勁敵來了,不由膽怯起來,忙收兵關內。李思齊接報之後,也是大驚失色,居然帶著部隊又向西移。

馮國勝看到一把火就把敵人燒得鬥誌全無,便向潼關大舉進攻。李思齊和張良弼不堪一擊,連軍用物資也顧不上拿,帶兵再逃。

馮國勝輕而易舉地進了潼關,拿到無數輜重。他看到李思齊和張良弼如此不濟,本想再追擊下去,但想到朱元璋有令在先,隻得部署部隊守住潼關,以防王保保從此地殺出。然後他帶兵重返汴梁。

朱元璋看到馮國勝得勝而回,王保保再怎麼也不能衝殺進來了,知道徐達已無後顧之憂,便起駕回南京。徐達這才傳檄諸將,分路向北大舉進攻。一時間,河北諸城,盡皆入明版圖,兵鋒直指大都。元順帝急忙派人督促王保保帶兵前來護駕。王保保看到大都危在旦夕,也是心急如焚,率兵東來。但他被馮國勝死死擋住,哪能快速趕到大都?

元順帝看到看明軍漫山遍野而來,而王保保的大軍仍然不見蹤影,知道等王保保跟等死沒有區別,就卷起包袱,要逃跑了事。

伯顏不花勸順帝不要跑,道:“皇上如此棄國而去,則祖宗基業從此去矣!”

元順帝大聲道:“明軍勢大,死守必死!”

伯顏不花道:“天下是世祖的天下,皇上當死守到最後一刻,最不濟就是一死報社稷,又有何不可?況且城中糧草尚夠一年有餘,而王保保十萬勤王之兵已經出發,隻要皇上盡力堅守,諸將用命,何必棄城?”

元順帝冷笑道:“明軍勢大無比,山東、河南、河北頃刻淪陷,現今大都已成孤城,人心渙散,哪能上城守衛?王保保?他現在還能顧得上朕?”當下他也不再理會,拿了該拿之物,帶著該帶之人,乘著明軍尚未包圍,就出了城門,向北而去。

徐達對大都的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知道城裏還有兵有糧,也做了進行一場大戰的準備。哪知,元順帝居然比那些大將還要怕死,徐達還在行軍途中,他便已逃走了。

徐達率諸將,不費一刀一槍,就直進入大都。他從齊化門進入城中。徐達進了城門,哈哈大笑,而常遇春則滿臉不甘,緊握手中槍,恨不得把城牆戳個透明窟窿。

徐達入城,安民告示,約束兵民,城中立刻安定下來。朱元璋接報大喜,當即大會群臣,對大家道:“大將軍已克大都,元帝倉皇向北,中華得以恢複,此華夏之幸,也是諸位之大功!”群臣齊聲祝賀。

朱元璋道:“北方之事尚未了,朕尚須前去一趟,南京留守由李善長及伯溫先生主持。”次日他即帶著湯和等人北行,到達北京(朱元璋在攻克大都時,改汴梁為北京,應天為南京,大都為北平)。

其時,雖然大都失守,元帝北逃,但元兵的勢力仍然很大。王保保手下十萬大軍還在山西、甘肅一帶,軍威正盛;而元丞相納哈出也還帶著二十萬大軍守著遼東;另外雲南還有十餘萬兵力。

這幾支元軍中,算起來最有戰鬥力的仍然是王保保。此刻,他正在太原那裏向大都虎視眈眈。朱元璋知道,在沒有殲滅王保保之前,他並不能算取得最後的勝利。於是,他命令徐達,兵分兩路,直取太原。

此時元順帝也知道,以前自己老搞內亂、不斷打擊王保保,是大錯特錯,現在能讓明軍有點忌憚的也隻有這個王保保了。於是,他把全部的軍事指揮權都交給了王保保,讓王保保成為大元的最高軍事統帥。王保保這才鬆了一口氣,決心與徐達大戰一場。

向太原進軍的兩路部隊,一路由常遇春率領,南下保定,從北路直指太原;一路則由徐達親自率領,進軍漳德,由南路進攻。常遇春一路進軍十分順利,但徐達卻碰到了麻煩。此前,他和常遇春同時出征,都是常遇春為先鋒,常遇春衝鋒陷陣,那是望風披靡,銳不可當。可現在他的先鋒是湯和。

湯和也算戰場老將,打起仗來少有敗績。但他這些年來到處打仗,而且都打勝仗,心裏也有點驕傲的情緒,覺得連大都都可不戰而降,這個太原算什麼?於是,輕敵之心大起,一路高歌猛進,也不向主帥徐達請示,直接向澤州進攻。他認為,澤州一失,太原將唾手可得。

王保保深知徐達和常遇春是明軍中最狠的戰將,因此也早有防備。看到湯和孤軍深入,不由大喜,立即派兵直向湯和部奔襲。雙方在韓店相遇。湯和哪料到會在這裏突然碰到敵軍?但他又想,元軍也就是那個樣子,還不是一擊就倒,於是下令迎戰。可這隊元兵卻不同以往,雙方一接觸,便喊殺連天。湯和率軍幾度衝鋒,哪知,敵人卻勢若排山倒海而來,他非但沒有把敵人的陣地衝垮,反而被敵人一陣反擊,死傷了一千多人。湯和這才知道,王保保確是勁敵,難怪徐達和朱元璋都這麼高度重視。

明軍本來驕傲情緒極濃,此時突然遇到強手,大戰不到一個時辰,便大感吃力,頓時膽怯下來,在元軍的猛攻之下,隻得不斷向後退卻。湯和親自斷後,殺得刀都卷了兩把,馬都被砍傷,這才穩住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