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人際交往中應多關注他人的潛在需求(1 / 1)

曾聽說過這麼一個故事,講的是有個小徒弟跟著師傅學做木椅,第一個月的主顧是個年輕的客人,椅子做好後,年輕人埋怨椅子做得小了。這下小徒弟可慌了神兒,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師傅見狀連忙過來對年輕人說:“小不占地方,您可以隨處放,這樣也是為了給您節約成本,既精致又實惠。”年輕人想了想覺得有道理,高興地交了錢走了。

第二個月來的是個中年客人,他對著椅子端詳了半天兒:“這椅子做大了吧。”小徒弟聽後急出了一身汗,還是師傅過來微笑著說:“您心寬體胖,這椅子正是為您特意做的,再說,放在您的豪華大廳裏,也顯得落落大方不是!”中年人聽了也很滿意。

到了第三個月,有個農民來定做椅子,小夥子心想這次一定要精益求精,不能再讓客人挑出毛病來。可萬萬沒想到那農民對地道的工藝一句稱讚的話沒說,卻一個勁兒地抱怨做的工期太長了。這下徒弟又不知所措了。師傅卻樂嗬嗬地說:“慢工出細活兒,為了出精品,我們寧肯為您多花點時間。”農民轉怒為喜,滿意地回去了。

第四個月接了一個商人的活兒,徒弟汲取了上次的教訓,加快了進度,很快就把椅子做好了。然而,那商人卻嫌完工太快了,擔心做工不好,徒弟正無從申辯,師傅走過來不緊不慢地說:“您的時間我們可不敢浪費,您的時間就是金錢啊,我們為您加班加點,緊趕慢趕,這才完工。”商人聽後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生意場上,顧客是上帝,上帝有著不同的層次,不同的需要,如果我們在向上帝提供精美商品的同時也能運用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形式滿足一下他們的心理需求,就會使我們得到雙重的收獲,既讓上帝買去了商品,又贏得了他們“下次再來”的可能,或許他還能成為你的義務宣傳員,幫你賺取更多的利益回報,而這個回報的成本隻是我們一句適宜得體的話,或一個微笑而已。

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注意語言的表達方式,更要注意那些隱沒的價值,也就是潛在的價值。我們隻有不斷地滿足他人的潛在需求,和別人的關係才能越走越近,一件事情當我們完成後,實現的價值才能遠遠超出它的實際價值。如果我們每一件事情,包括生活、工作,都能夠這樣超額完成,人生怎麼會不精彩呢?一句話,在工作和生活中,說話也好,處事也好,隻要我們能夠用心挖掘潛在的需求與價值,我們就能夠用有限的成本換得無限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