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吃什麼,便以為你的朋友也喜歡吃什麼;你喜歡穿什麼衣服,便認為你的朋友也應該喜歡穿這樣的衣服;你自己是個思想狹隘的人,便以為你的朋友也不大度;你是個心地善良的人,便認為所有人都是好人;你害怕失去,便以為所有人都不能放下……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形成對別人的印象時總是假設他人與自己有相同的傾向,把自己的感情、意誌、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簡而言之就是,你總喜歡以自己的認知標準去衡量他人,拿你的標準去為別人的人生定價。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認為別人的好惡與自己相同,而把他人的特性硬納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加以理解。比如,自己喜歡某一事物,所以跟他人談論的話題總是離不開這件事,也不管別人是不是感興趣、能不能聽進去。
很多時候,我們對別人的看法和行為不理解。你覺得某個人的想法“大膽而不可思議”的時候,其實是因為你自己不敢去冒險;你覺得某個人的生活不應該那麼“忙碌”,是因為你自己過慣了清閑的生活;你感到某個人不應該那麼“固執”,是因為你自己太容易妥協……
其實,當你說別人“不可理喻”的時候,是因為你自己不可理喻。
聯合國的一位親善大使有一次去非洲某個國家考察。回來後他宣稱,那裏的人是全世界最差的人,因為海關人員總是板著僵硬的臉,計程車司機態度蠻橫,餐廳侍者傲慢無禮,市民極不耐煩而又滿懷敵意……
後來,這位親善大使偶爾看到這樣一句話:“世界是一麵鏡子,每個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像。”看後他恍然大悟,他眼中的這個國家,原來就是潛藏在心中的自己的影子。於是,當再次去那個國家時,他改變了自己的心態,一路都微笑。結果,他竟然看到一個全新的國家:海關人員、計程車司機、侍者和市民,人人都麵帶笑容,個個都親切友善。
小路和同事們的關係總是處理不好。同事們似乎都不太喜歡他,其實,並不是他有多大的缺點,而是他總對他人充滿了敵意。在工作上,他總希望自己什麼都得第一,同時,他又感覺同事個個都在暗地裏與他競爭,甚至認為別人對他有仇恨心理,似乎對方的一舉一動都具有挑釁的意味。
別人的一句玩笑,他會當真;別人不經意地輕拍他一下,他會以為是蔑視他。這些都會引發他的強烈反應,他會用激烈的“反擊”來回應對方,有時候他甚至因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跟人家大吵一架。
有一次,部門的領導過生日,辦公室的同事相約一起請領導到某酒店慶祝一下,有人倡議說,大家都準備一份小禮物吧!同事們都表示讚同,接著,有人說“那我買花!”還有人說:“我買蛋糕!”“那我就買卡片吧!”大家如此商量好了,準備赴宴。
小路認為大家都在說謊話,花和蛋糕怎麼拿得出手?背地裏還不知道為領導準備什麼貴重禮物呢!這可是個和領導套近乎的好機會呀!要知道領導的一句話關係到他的升遷。於是,小路打扮了一番,並特地花心思給領導買了一塊貴重的手表,並精心包裝了一番。
生日聚會上,大家紛紛拿出了準備好的禮物,果然是鮮花、蛋糕、紅酒、卡片……當領導打開小路的禮物盒時,發現他送的表太貴重了,沒有接受,而其他同事的禮物是“禮輕情義重”,領導都一一笑納了。
因為這件事,小路常常被同事取笑,說他是個馬屁精。其實,他並不是個阿諛奉承的人,隻不過他認為別人會取悅領導,所以就買了塊表,想“跟著大家”一起套近乎而已。
拿你的標準去為別人的人生定價,使人縮小了自己的思想視野,限製了自己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知。因此,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要盡量避免拿你的標準去為別人的人生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