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機器生產的增多,原有的動力如畜力、水力和風力等已經無法滿足需要。在英國伯明翰,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蒸汽時代”。
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重大發明成果有珍妮紡紗機的發明、瓦特改良蒸汽機、使用蒸汽為動力的輪船和火車機車的發明製造。這一過程中,珍妮機的發明引發了棉紡織領域一係列的發明,並由此推動了其他生產行業工作機的發明。
鋼鐵是機械工業的原料。隨著紡織機、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地應用於生產過程,使機械製造業以及相關的其他生產部門得到迅速發展,這些車間或工廠都需要用鐵,因此,也要求冶金業有一個較快速度的發展。
正如馬克思所說:“大工業必須掌握它的作為特征的生產資料,即機器本身,並且必須使用機器生產機器。隻有這樣,它才有它適當的技術基礎,才有它本身的立足點。”(馬克思:《資本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21—422頁。)機器製造業是工業的心髒,有了它才能實現各行業的機械化。為了適應機器製造工作機和蒸汽機的需要,對加工機械以及工廠設備的研製和生產受到了重視,並得到了迅速地發展。
也正是因為蒸汽動力的運用,使運輸機械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將文明社會推向了一個熱火朝天的新世界。交通運輸業的巨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汽船;鐵路與火車。汽船的發明開創了世界航運史上的新時代,在風暴麵前,水手不再望而卻步。它穿梭在河海湖麵,將全球連成一體,使人類生活世界的空間距離大大縮小。
工業革命的基本特征是機器大生產代替手工勞動,工廠取代手工工場,資本主義經濟戰勝了封建主義經濟,人類社會開始從農業文明進入工業文明。
蒸汽動力用於陸路運輸的主要標誌是火車的出現。火車的鳴叫,召喚了一個“鐵路時代”的到來。使世界真正認識到鐵路運輸的巨大的優越性。從此巨龍奔馳在地球各地,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正是“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鐵路使世界經濟聯成一體,隆隆的火車宣告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勝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