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藝術
電視藝術通過電視技術手段進行藝術創作,並在電視屏幕上展示創作成品,是有編導、演員、攝像和編輯等多種藝術元素組成的一種綜合藝術。它是隨著電視的誕生而產生的一門藝術形式,有繼繪畫、建築、雕塑、音樂、詩歌、舞蹈、電影、戲劇之後的“第九藝術”之稱。
電視劇
電視劇最早產生於英國,是融合舞台劇和電影的表現方法,采用電視即使進行製作的藝術形式。電視劇從形式上看,有單本劇、連續劇之分。它具有製作周期短、傳播快的特點,能及時反映現實生活。
電視汙染
電視汙染的含義有兩方麵:一是指利用電視傳播色情、暴力、犯罪、迷信等內容,對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產生極大危害;二是指電視本身作為一種強勢媒體,使人們過分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對人們的身體和心理都造成了不可忽視的損害。電視汙染已經引起一些有識之士的重視,“淨化”都是屏幕勢在必行。
收視率
收視率是電視台為了解其節目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大小的一種統計數值,是收看某種電視節目的人數與觀眾總人數的比值,它通常通過社會調查等方式進行實際統計。收視率是衡量一個電視節目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之一。
電視節目的製作與播出
電視的英文為Television,是由希臘文tele(從遠處來的,遙遠的)和拉丁文Vision(看)組成的,意思是觀看遠距離送來的畫麵。電視出現之初,被人們稱為“家庭的戲劇”,後來又稱“小電影”或“屏幕電影”。現在的電視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逐漸形成了一種與觀眾交流的獨特方式。
電視台
電視台是通過無線電波或導線,想特定範圍傳送聲音和圖像信息的大眾傳播媒介,是一種傳播工具。1926年1月份,英國人貝利德利用電視掃描盤,完成了電視畫麵的組合及播送。1936年英國廣播公司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正規電視台。從此,世界電視業進入迅猛發展的時代。
圖文電視
一些電視台已經開通了電視圖文節目,用戶通過圖文接收裝置,就可以就進行收看。這些節目的內容是一些靜態文字、表格或圖片,如火車時刻表、股市行情、天氣預報、烹飪菜譜、新聞照片、詳細的通訊報道等,這些內容能聯係打印到紙章上保存,從而避免了電視節目“稍縱即逝”難以記錄的缺點。它具有電視廣播和傳真的優點,尤其適用愈電視教學。
節目編輯
電視節目後期製作的基本任務是將畫麵的對白按最佳方式組合起來。不管是最簡單的還是最先進的編輯係統,幾乎所有的影視作品最終都是用以計算機為基礎的非線性編輯係統來完成的。
肥皂劇與連續劇
最初,電視連續劇並不是文學連續劇,而是為了拍攝廣告而製作的商業片。它有一個不
太好聽的名字——“肥皂劇”。直到今天,我們還把一些冗長無味的適合家庭主婦看的電視
連續劇稱為“肥皂劇”。
早在電視剛剛問世後不久,外國的一些肥皂廠商就發現利用電視宣傳、推銷其產品比其他廣告更有效。但好景不長,單憑幹巴巴的廣告不僅不能吸引觀眾,甚至使觀眾感到厭煩。
為此,個別廠商別出心裁,與電視台協商出重金聘請劇作家為其編寫故事性很強、情節
動人的劇本,然後拍成電視連續劇,逐日在電視節目中播放。在播放過程中,再巧妙地把肥
皂廣告加進去。這樣,觀眾既欣賞了電視連續劇,又同時看到了廣告。“肥皂劇”因此而得名。
國際電影節
國際電影節定義
國際電影節是展覽世界各國電影藝術和技術成就的盛會。它的主要目的是交流經驗、互相學習、促進各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通常都設立一個國際評選委員會,對正式的參展影片進行評選,對優秀影片和它們的作者(包括導演、編劇、演員、攝影、作曲、剪接、服裝、美工和特技等)授予獎品和獎狀等。也有隻參展不評獎的國際電影展覽。
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1932年在意大利誕生。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電影節的誕生,首先在歐洲,繼而在世界其他地區,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觀注,於是,各個國際電影節便應運而生。
至今,全世界的國際電影節共300多個。就性質而言,這些電影節可分三類。第一類是綜合性國際電影節,特點是規模大,世界各地的各類影片一般都能參加映出或比賽。一般隻放映或主要放映某一專業題材的影片,有120多個。第二類是專業性國際電影節,特點是規模小,一般隻放映或主要放映某一專業題材的影片,有150多個。第三類是地區性國際電影節,特點是放映某一地區、幾個地區或某些國家的影片,有30多個。
多年來,國際電影節成為世界備國文化交流最廣泛、最重要的活動之一。通過這種活動方式,加強了各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促進了各國電影工作者之間的相互合作,為發展各的電影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參加各種類型的國際電影節活動。
全世界主要的國際電影節有: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墨爾本國際電影節、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舊金山國際電影節、倫敦國際電影節、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卡塔赫納國際電影節、紐約國際電影節和迦太基國際電影節,等等。
由中國舉辦的國際電影節、電影展主要有: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中國“亞洲電影周”、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中國國際科教電影節、東京“中國電影回顧展”、香港國際電影節和法國“中國電影回顧展”,等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意大利)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它於1932年由兩年一度的威尼斯藝術節(簡稱“雙年節”)創辦,從1935年起改為每年一次,一般在8月底9月初舉行,為期兩周左右。1940至1942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客觀存在到影響,參加國大為減少。1943至1945年停辦。1946年恢複舉行。該電影節的正式獎為“聖馬克金獅獎”。
詞曲部
◎結構第一
填詞一道,文人之末技也。然能抑而為此,猶覺愈於馳馬試劍,縱酒呼盧。孔子有言:“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博弈雖戲具,猶賢於“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填詞雖小道,不又賢於博弈乎?吾謂技無大小,貴在能精;才乏纖洪,利於善用。能精善用,雖寸長尺短,亦可成名。否則才誇八鬥,胸號五車,為文僅稱點鬼之談,著書惟供覆瓿之用,雖多亦奚以為?填詞一道,非特文人工此者足以成名,即前代帝王,亦有以本朝詞曲擅長,遂能不泯其國事者。請曆言之。高則誠、王實甫諸人,元之名士也,舍填詞一無表見。使兩人不撰《琵琶》、《西廂》,則沿至今日,誰複知其姓字?是則誠、實甫之傳,《琵琶》、《西廂》傳之也。湯若士,明之才人也,詩文尺牘,盡有可觀,而其膾炙人口者,不在尺牘詩文,而在《還魂》一劇。使若士不草《還魂》,則當日之若士,已雖有而若無,況後代乎?是若士之傳,《還魂》傳之也。此人以填詞而得名者也。曆朝文字之盛,其名各有所歸,“漢史”、“唐詩”、“宋文”、“元曲”,此世人口頭語也。《漢書》、《史記》,千古不磨,尚矣。唐則詩人濟濟,宋有文士蹌蹌,宜其鼎足文壇,為三代後之三代也。元有天下,非特政刑禮樂一無可宗,即語言文學之末,圖書翰墨之微,亦少概見。使非崇尚詞曲,得《琵琶》、《西廂》以及《元人百種》諸書傳於後代,則當日之元,亦與五代、金、遼同其泯滅,焉能附三朝驥尾,而掛學士文人之齒頰哉?此帝王國事,以填詞而得名者也。由是觀之,填詞非末技,乃與史傳詩文同源而異派者也。近日雅慕此道,刻欲追蹤元人、配饗若士者盡多,而究意作者寥寥,未聞絕唱。其故維何?止因詞曲一道,但有前書堪讀,並無成法可宗。暗室無燈,有眼皆同瞽目,無怪乎覓途不得,問津無人,半途而廢者居多,差毫厘而謬千裏者,亦複不少也。嚐怪天地之間有一種文字,即有一種文字之法脈準繩,載之於書者,不異耳提麵命,獨於填詞製曲之事,非但略而未詳,亦且置之不道。揣摩其故,殆有三焉:一則為此理甚難,非可言傳,止堪意會。想入雲霄之際,作者神魂飛越,如在夢中,不至終篇,不能返魂收魄。談真則易,說夢為難,非不欲傳,不能傳也。若是,則誠異誠難,誠為不可道矣。吾謂此等至理,皆言最上一乘,非填詞之學節節皆如是也,豈可為精者難言,而粗者亦置弗道乎?一則為填詞之理變幻不常,言當如是,又有不當如是者。如填生旦之詞,貴於莊雅,製淨醜之曲,務帶詼諧,此理之常也。乃忽遇風流放佚之生旦,反覺莊雅為非,作迂腐不情之淨醜,轉以詼諧為忌。諸如此類者,悉難膠柱。恐以一定之陳言,誤泥古拘方之作者,是以寧為闕疑,不生蛇足。若是,則此種變幻之理,不獨詞曲為然,帖括詩文皆若是也。豈有執死法為文,而能見賞於人,相傳於後者乎?一則為從來名士以詩賦見重者十之九,以詞曲相傳者猶不及什一,蓋千百人一見者也。凡有能此者,悉皆剖腹藏珠,務求自秘,謂此法無人授我,我豈獨肯傳人。使家家製曲,戶戶填詞,則無論《白雪》盈車,《陽春》遍世,淘金選玉者未必不使後來居上,而覺糠秕在前。且使周郎漸出,顧曲者多,攻出瑕疵,令前人無可藏拙,是自為後羿而教出無數逢蒙,環執幹戈而害我也,不如仍仿前人,緘口不提之為是。吾揣摩不傳之故,雖三者並列,竊恐此意居多。以我論之:文章者,天下之公器,非我之所能私;是非者,千古之定評,豈人之所能倒?不若出我所有,公之於人,收天下後世之名賢,悉為同調。勝我者,我師之,仍不失為起予之高足;類我者,我友之,亦不愧為攻玉之他山。持此為心,遂不覺以生平底裏,和盤托出,並前人已傳之書,亦為取長棄短,別出瑕瑜,使人知所從違,而不為誦讀所誤。知我,罪我,憐我,殺我,悉聽世人,不複能顧其後矣。但恐我所言者,自以為是而未必果是;人所趨者,我以為非而未必盡非。但矢一字之公,可謝千秋之罰。噫,元人可作,當必貰予。
填詞首重音律,而予獨先結構者,以音律有書可考,其理彰明較著。自《中原音韻》一出,則陰陽平仄畫有塍區,如舟行水中,車推岸上,稍知率由者,雖欲故犯而不能矣。《嘯餘》、《九宮》二譜一出,則葫蘆有樣,粉本昭然。前人呼製曲為填詞,填者,布也,猶棋枰之中畫有定格,見一格,布一子,止有黑白之分,從無出入之弊,彼用韻而我葉之,彼不用韻而我縱橫流蕩之。至於引商刻羽,戛玉敲金,雖曰神而明之,匪可言喻,亦由勉強而臻自然,蓋遵守成法之化境也。至於結構二字,則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韻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賦形,當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為製定全形,使點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勢。倘先無成局,而由頂及踵,逐段滋生,則人之一身,當有無數斷續之痕,而血氣為之中阻矣。工師之建宅亦然。基址初平,間架未立,先籌何處建廳,何方開戶,棟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揮斤運斧。倘造成一架而後再籌一架,則便於前者,不便於後,勢必改而就之,未成先毀,猶之築舍道旁,兼數宅之匠資,不足供一廳一堂之用矣。故作傳奇者,不宜卒急拈毫,袖手於前,始能疾書於後。有奇事,方有奇文,未有命題不佳,而能出其錦心,揚為繡口者也。嚐讀時髦所撰,惜其慘淡經營,用心良苦,而不得被管弦、副優孟者,非審音協律之難,而結構全部規模之未善也。
詞采似屬可緩,而亦置音律之前者,以有才技之分也。文詞稍勝者,即號才人,音律極精者,終為藝士。師曠止能審樂,不能作樂;龜年但能度詞,不能製詞。使與作樂製詞者同堂,吾知必居末席矣。事有極細而亦不可不嚴者,此類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