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轉換思考的角度(2 / 2)

當國王滿身狼狽地回到了自己的國家以後,萬分慶幸自己還能夠保全一條命,他也想起了智能大臣曾跟他說過的話,越想越愧疚,國王立即命人釋放了大臣,並且誠心誠意地向他道歉。結果,智能大臣開心地對國王說,他接受了國王這樣誠懇的道歉,還說這樣的安排真是太好了。但是,國王卻不解地問他:“你說我斷指是不幸中的好事,如今我可以接受,可是若說我因一時誤會你,將你關在牢中受苦,也能算是好事嗎?”智能大臣笑著說:“國王啊,我在牢中當然是好事情,不然今天陪國王您出獵的大臣會是誰呢?被送往獻祭台的人又會是誰呢?”

國王頓然明白:對於所有不幸的事情,隻要能夠轉換意念、看看它的光明麵,人們就能知道事情並不會如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糟。

人的一生,要經曆無數的事,有歡樂、有悲傷、有成功、也有失敗。然而,如果你能夠允許在葬禮或忌日這樣比較沉重的儀式中擁有一些歡樂的時刻,那麼悼念就可以變成人們對死者生前事跡的回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的結局之中,一個年輕的男人死了。他的葬禮結束之後,他的朋友阿裏歐沙招呼那些來參加葬禮的賓客們吃些薄餅、點心,他的目的是要在死亡的苦楚中摻雜一些甜美。當你把死亡看成是一場無盡的悲傷時,你就會在痛苦的深淵裏徘徊。然而,無論哪一種狀況,對你而言,死亡是人類所必然要經曆的事情,是生命的一種自然現象。

人生是短暫的,當我們麵對一個生命的消逝時,傷痛之餘,你不妨回憶一下與你離去的親友之間所共同擁有的那些美好的時光。他一生的成就,他令人難忘的個性特質,或者最幽默風趣的軼聞趣事。這樣你就會覺得人生的生與死都不重要了。重要在於,在你內心裏的某個角落,還存在著那些美好的記憶。這樣的話,當你想起死者的時候,就不會隻是悲傷了,並且還融合了一絲快樂和甜蜜。如果你能夠做到這樣的話,那麼,你將因此而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包括死亡,保持著達觀的態度。

“事事不如意,活著真是沒有意思!天哪!我上輩子造了什麼孽,怎麼這輩子會這麼辛苦?什麼倒黴的事情都給我碰上了!如果你一再認為自己悲慘、倒黴無比,這樣,你就要當心自己的負麵意念與行為也會影響到你的人際關係,畢竟,沒有人願意和擁有這麼多負麵情緒的人相處。”

“麵對陽光時,你永遠看不著陰影。同樣的,隻要你內心的智能發光,那麼你周圍的人、事、物,就都能被你的智能所照亮!”——聾啞教育學家海倫·凱勒。身陷任何危機或者困境之中,有一件事情必須銘記在心,那就是你比別人更加清醒,擁有更多發現新事物的機會,這正如一句禪語所說:“由於房子燒毀了,我才有更好的視野看見月亮升起。”

不論我們的生活會出現何種狀況,當我們學會將當下的意念轉換得更為積極之際,你便會發現,有許多事情是可以逢凶化吉的,並且還能夠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當你不小心損失50元感到懊惱時,何不換一個角度想一想:幸運的是,我損失的不是5000元;當你因為跌倒導致膝蓋受傷時,你也能慶幸自己並不是摔斷了腿,你也沒有骨折。親愛的朋友們,隻要你能學會轉換意念去思考問題,看待問題,相信你的人生就會自灰暗變得多姿多彩!猶太人諺語說道:“如果你斷了一條腿,這樣,你就應該感謝上帝沒有讓你失去雙腿;如果你斷了一雙腿,那麼你就應該感謝上帝沒有讓你的脖子也被扭斷;要是你的脖子被扭斷了,那麼你也就再沒有什麼好擔憂的了!”

生活中,工作中,不論遭遇到何種困難,都不妨轉換一下思考的角度,想想在你的生命中,正在經曆著的那些困難和挫折,問問自己:“我要怎麼樣才能借此機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而有智慧呢?”之後,你就會努力去尋找新的契機,這將令你對同樣的事件或者經曆,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進而產生不同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