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她抑製住激烈跳動的心滿懷希望看那隻小玻璃器皿中時,她看到自己4年的汗水和8噸的瀝青礦渣到最後的結果隻是一團汙跡!換了是別人,也許會很生氣,大發火,把那個小器皿連同裏麵的汙跡摔得粉碎!但是居裏夫人卻沒這麼做,也幸虧沒有。當居裏夫人疲倦地回到家,晚上,當她躺在床上時心裏還在想著那團汙跡,思索著要找出失敗的原因:“如果我知道為什麼失敗,我就不會對失敗太在意了。為什麼隻是一團汙跡,而不是一小塊白色或無色晶體呢?因為,那才是我們想要的鐳。”居裏夫人自言自語著。突然,她眼睛一亮:也許鐳就是那個樣子,不像預測的那樣是一團晶體。
他們趕忙返回實驗室,還沒開門,居裏夫人就從門縫裏看到了她偉大的“發現”:器皿裏原來不起眼的那團汙跡,此時在黑夜中卻閃閃發光。這就是具有極強放射性的新被發現的元素——鐳!
瑪麗發現了鐳,從上麵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不鑽牛角尖是她成功的秘訣之一。有這麼一則腦筋急轉彎:“一個人要進屋子,但那門怎麼拉也拉不開,為什麼呢?”答案是:由於那扇門是要推開的。生活中我們有時會犯一些諸如隻知拉門進屋,不知推門的低級錯誤。就是因為遇事的時候,我們常常不會變通,愛鑽牛角尖。有時周圍環境變了,但我們卻仍然固執一端,認死理兒,鑽牛角尖,結果就會貽笑大方。
這個腦筋急轉彎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遇事要想懂得變通,換種方式去解決問題,不要鑽牛角尖。
刻舟求劍,就是一種刻板的,不知變通的思維方式。但有時候我們的思想就像那把劍,大船就好比周圍環境,環境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而我們卻還在那裏原地不動,沒有作出相應的改變;這樣,做什麼事都是徒勞無功的,這就是我們生活中常犯的刻舟求劍的錯誤。
俗話說:“變則通,通則久。”隻要我們學會了變通,許多事情都能變不可能為可能,都能變壞事為好事,關鍵問題都在於求“變”隻要我們懂得變通,前途也許就會柳暗花明。
何時何地都不要一直鑽牛角尖,因為我們可以從換一個角度去考慮問題。例如,在競爭中,幽默達觀的心態就遠比名次和獎品更為可貴。拿得起也放的下的人,才是能夠做大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