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總會有際遇的落差,隻有在低穀的時候,泰然處之、冷靜麵對,才能給人生的風景線增添一抹亮色。冷靜是一種理性、大度的深刻感悟。凡事要冷靜。遇到問題時要有順境與逆境的反思,這樣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物質世界,我們必須學會成熟。否則,成功就算來訪,也會在我們的毛躁中失之交臂。
大學生徐子強到一家外企應聘產品營銷。在試用的三個月中,他起早貪黑,全力工作,而且業績頗豐。三個月後,由於公司沒有正式聘用他,憤然辭職。當時的他怒火衝天,說了很多過激的氣頭話,而公司的副經理則請他再仔細考慮一下。最後對方也終於耐不住性子了,就明確告訴他,公司不但已決定正式聘用他,而且還考慮是否要給他一個營銷部副主任的職位。但考慮到他的毛躁,公司還是有所顧慮。所以,不要讓暴怒壓過理智。在暴怒的時候,一定要控製住自己,默數10個數,然後再仔細考慮。暴怒隻能被人恥笑。很多不理智的行為往往是暴怒的惡果。
宋朝有一位十分賢慧的皇後,當皇帝因宮人失職大發脾氣時,她總是假裝生氣讓人把宮人交給專管刑罰的官員處理。當皇帝問她原因時,她回答:“盛怒之下,皇上做的處罰太重,隻有交給專管刑罰的官員處理,才能保持公平,皇上也不會背負殘暴的惡名。”對她的這一做法,皇上十分讚賞。與常人相比,這位皇後的冷靜與理智確實讓人敬佩,當皇帝大怒時還能巧妙地施行自己的主張的確難得,是一種大智慧。
冷靜就像是夏日裏的習習涼風,清涼愜意;暴怒就如同漫漫火海中的汽油罐,忙中添亂;冷靜像雨後天邊的彩虹,賞心悅目;暴怒是跋涉者眼中的海市蜃樓,通往絕境;所以,冷靜與暴怒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極大,因為它們就像是一對天生的敵人,水火不容。冷靜讓人獲得了非常美好的名聲,而且還給周圍的人樹立了榜樣,使他們減少遺憾和傷害,泰然處事。而暴怒總是像一把最銳利的刀子,在不恰當的時候割痛人心,給生活帶來了許多麻煩與痛苦,而這些麻煩與痛苦往往是沒有必要的。
《大學》上說:“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句話中的“得”字,體現了生活的享受。冷靜麵對生活,能在苦樂中得到洗煉,能夠享盡人生愜意;冷靜對待他人,有利於在善惡中明白,親君子遠小人;冷靜麵對名利,有利於道德上的淨化,提高修養;冷靜麵對坎坷,能夠除惡果保康寧,在安危中的權衡輕重。有了冷靜,所謂的大度、理智、無私和聰穎等優秀品質才能夠體現出來。
生活中,想要有較高的生活品位,就要對社會百態和棘手問題冷靜思考。冷靜處世,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也是睿智的反映。生活裏有太多的逆境,它是生活中的偶然。但是在理智麵前,偶然總會轉化為令人快樂的必然。偶然與必然雖說在理論上有很大的反差,但它可在冷靜和智慧中達到完美的統一。
“遇事要冷靜,緊要關頭隻有冷靜救得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