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永遠下不了的錨”——海盜藏寶(1 / 2)

小問號

“海盜”,一個多麼令人恐怖的字眼,著名歌星蔡依林《海盜》的歌聲立即會飄過我們的耳際:“黃色煙硝還在飄,頭頂風帆在鼓噪,一瞬間的風暴,濕透雙腳幹不了,曬傷眼角顧不了,對著狂風咆哮,頭巾纏繞著驕傲,淚藏在黑色眼罩,長發在船頭舞蹈……船舵瘋狂的奔跑,永遠下不了的錨……”在人類漫長的航海史上,海盜始終伴著航海者,有了海船就有了海盜,而且他們總是如魔鬼般出沒,令航海者防不勝防。在蒼茫的大海上,船員隻要看見海盜旗,也就意味著噩夢的開始。海盜們在大海上神出鬼沒,永不停息,正如歌曲裏所唱“永遠下不了錨”,過的是一種掠奪者的生活,既要不斷地尋找海上的目標,又要提防官府的追殺,在人類的航海史上寫下了一頁頁血腥與恐怖,湧現出一串令人不寒而栗的名字,與憤怒、屠殺、義氣、寶藏等互相交織、浸染……

人類曆史上最早的海盜記錄出現在公元前1350年,被記載在一塊黏土碑文上。當時,腓尼基人和其後的迦太基人都是優秀的航海家,其造船術和航海術遙遙領先於地中海的其他民族。於是,他們成了在地中海橫行無忌的海盜,打劫商船、掠奪城鎮,腓尼基人用的是投石戰船,而迦太基人使用的是噴火船,直到羅馬人征服了迦太基和埃及之後,地中海才漸漸平靜,不過海盜的影子還不時地在海上閃現。幾百年後,即距今1000多年前的北歐,今天的挪威、丹麥和瑞典地區,出現了永載史冊的名字:維京人。在北歐的語言中,這個詞語包含著兩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後是掠奪。他們遠航的足跡遍及整個歐洲,南臨紅海,西到北美,東至巴格達。其實,強悍的維京人從事的正是“海盜”這一罪惡勾當!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新大陸的發現,殖民地的擴張,那些大洋上滿載著黃金和其他貨物的船隻,讓一些海洋強國越來越強大,越富裕。為了爭奪勢力範圍,海盜也跟著吃香起來,英國、荷蘭等殖民強國開始讓海盜活動“合法化”,以增強自己的競爭力,甚至作為國家工具來加強海軍力量。有人說,英國就是一大群海盜,伊莉莎白就是最大的海盜頭子,還有“基德船長”、“黑胡子”蒂奇、“黑色準男爵”羅伯茨等無不是海盜史上的傳奇人物,他們用短火槍、水手彎刀等迎來了海盜的黃金歲月。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海盜的聲音漸漸遠去,甚至淹沒在大海的浪濤裏,沒有蹤跡可尋。當然,他們並沒有真正絕跡。1981年夏天,在巴哈馬群島附近就有商船遭遇海盜襲擊的案例。進入21世紀,海盜們用上了高科技,一些更具威力的武器武裝了海盜船,使他們變得更加隱秘、恐怖……

有海盜,就有海盜寶藏,因為海盜是衝著財富而來的。在人類航海史上,有一串大名鼎鼎的海盜,在盜寶史寫下了血跡斑斑的一頁:

一是“可怕的海狼”——“糧食兄弟”寶藏。14世紀下半葉,丹麥女王瑪格麗特大舉向外擴張,鐵蹄踐踏著無數瑞典人。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居民們不得不求助於海盜來抵抗丹麥人的入侵。後來,有了與海盜關係十分密切的“糧食兄弟”聯盟。克勞斯·施托爾·特貝克爾就屬於“糧食兄弟”同盟中最大膽、最有收獲的海盜之一,外號是令人恐怖的“可怕的海狼”。這些“糧食兄弟”不僅積聚了眾多的西方珍貴物品,還攫取了巨額金銀寶藏。他們除了到處藏匿那些寶藏外,還把船的桅杆掏空,把黃金等貴重金屬熔鑄成金錨鏈藏匿在桅杆中。1401年夏天,“可怕的海狼”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他的無數珍寶隨著“紅色魔鬼”號一起從人們的視野裏消失,成為令無數尋寶人困惑千古的不解之謎。有的說,那些寶藏在古老的哥特蘭港口城市維斯拜,有的說在波羅的海的烏澤多姆,有的說在波羅的海的呂根島……從15世紀初,到21世紀初,不同膚色、不同國度的尋寶人都在海洋上及其相關的島嶼上不停地尋找,希望有所收獲,卻無不失望而返。

二是“四個最神秘的數字”——金特寶藏。17世紀末,在馬達加斯加和馬拉巴海岸間,大海盜威廉·金特船長劫掠了印度莫臥爾帝國奧朗普斯親王的一支艦隊,價值約十億馬克的戰利品成了他的“私房錢”。這些寶藏不僅有金條、美麗絕倫的珍珠和閃閃發光的紅寶石,而且還有李子般大小的鑽石和充滿異域風情的極其炫目的珠寶首飾。這些無與倫比的珍品,很多都來自奧朗普斯親王——印度莫臥爾帝國統治者。1700年2月16日,金特船長作為大不列顛國王的犯人被帶回了倫敦的英格蘭監獄,以海盜罪和謀殺罪被判絞刑。1701年5月23日,金特被送上了絞刑架。那麼,金特的寶藏存放在哪一個神秘之地呢?他留給後世的是充滿神秘色彩的數字組合:44-10-66-18,以及三張破碎的藏寶圖。對此,有人認為它暗示藏寶地點在西經44度10分,北緯66度18分。按照這個坐標,有人認為,它在長島的東部盡頭、離紐約不遠的地方,可以找到的一個叫做“加地納”的小島上。也有的專家們推測,金特寶藏很可能隱藏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之間的某個島嶼上,可是誰也找不到埋藏它的具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