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混雜在後來流傳的形形色色的藏寶圖中,誘惑著眾多人前往可可島,試圖找到船長的藏寶。1978年,哥斯達黎加政府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理由,封閉了可可島,嚴禁任何人挖掘。政府這一舉措,無疑使“金銀島”更加神秘誘人。
四是橡樹島。橡樹島又名奧克島,是位於加拿大東部的一個極小的小島,大約1.2千米長,最寬的地方800米。這個島離西海岸大約200米,有一條四米深的狹窄水渠相隔。17世紀時是海盜出沒之地,著名海盜威廉·基德在1701 年被處決,臨死前提出一個交換條件:若能免他一死,願告訴一個埋寶地方,但遭到拒絕。有人認為,基德的寶藏就藏在橡樹島。1804年以前島上荒無人煙,隻棲息著成群的野鴨,還有濃密的灌木叢和一望無際的雲杉和鬆樹。後來,名作家馬克·吐溫在《湯姆曆險記》中描述,海盜的寶藏都是裝在破木箱裏,埋在老枯樹下,半夜時,這棵樹的樹枝陰影所落下的地方就是藏寶地。從此,橡樹島名揚天下。
1795年10月,三位少年登上這個小島開始尋寶挖掘,除了發現那個坑像口枯井外,別的一無所獲。1803年,又有一群人繼續挖掘,當挖到90英尺深時,發現了一塊刻有神秘符號的石板,經專家破譯,意思是:在此下麵40英尺埋藏了2000萬英鎊。人們欣喜若狂,可是那坑裏的水無論如何也抽不幹,讓他們感到不可思議,隻好放棄。1850年時,又有尋寶者做了一些努力,卻仍無功而返。1897年,人們在155英尺深處挖出一件羊皮紙卷,上用鵝毛筆寫著二封信,有的人還挖出了鐵板,這些發現更使人相信:海盜們埋了一筆巨大財富,20世紀時人們估計有1000萬美元,在60年代便傳說有1億多美元了。現在,一個由加拿大和美國人組成的聯合公司正在對“錢坑”進行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發掘,在島中心投資1000萬美元鑽了一口巨井,深達20層樓高,並在其他地方鑽了200 個洞,有的達165英尺深,已接近岩層;鑽頭從地下帶出了金屬製品、瓷器、水泥等物,這家公司格外賣力,計劃再挖一口直徑為80英尺、深200英尺的大井,並預備了足夠的抽水泵,希望一舉弄清楚“錢坑”的秘密。可是,至今也沒有水落“寶”出。
五是哥特蘭島。哥特蘭島是隸屬瑞典的波羅的海島嶼,自古就是海盜們出沒的神秘場所,是曆史上有名的海盜港口,到處都是鮮花、蒿草,也是世界著名的海盜藏寶地之一。幾百年來,哥特蘭島也因此成了尋寶人擺脫窮困、享受富貴的托夢之地和冒險之旅。據說,北歐海盜在這裏埋藏了大量財寶。
1901年,一群考古工作者來這裏進行考古挖掘,先後找到了一把劍,一些刻有北歐文字的金屬裝備,還有標刻著北歐海盜特有符號的骨頭。另外,還有一枚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戒指鑲嵌的珍珠,引起了考古學家的注意,這種珍珠隻能在北部海灣才能找到。後來,在哥特蘭島西岸,一個名叫費約的小村子裏,尋寶人找到了陶土燒製的彩蛋,一個被鑲嵌在銀器上的球形水晶,也許它曾是俄國廣袤國土上某位貴婦人脖子上的項鏈。20世紀的一天,瑞典的兩個兄弟在哥特蘭島發現超過1000枚的“維京時期”銀幣及其他寶藏。幾年前,人們在哥特蘭島北部的斯皮靈斯找到了曆史上最大的北歐海盜銀窟,那裏共有75公斤純銀,全部是阿拉伯銀幣和拜占庭銀幣,政府獎勵了發現者超過20萬歐元。它是尋寶專家和考古學家在哥特蘭島所找到的最大寶藏。至今為止,人們已在這裏找到了700多件銀器,其純銀重量達15噸,但是專家們認為哥特蘭島地下的寶藏密度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高,甚至估計還應該有70%的寶藏沒有被發現。
……
天無邊,海無涯。小小海島隻不過是大海上的一個小小逗號,或者是大海演奏的交響曲中一個小小的音符,然而海島上的藏寶為這個逗號或音符鑲上了誘人的金邊,正悄然噴射著奪目的亮光。
“小檔案”
世界上不同國家對海底珍寶的發現、發掘有著不同的規定。按照慣例,一艘沉船被發現後的48小時以內,必須要到有關國家的航海事業管理部門進行申報。沉船上的物品,包括金銀珠寶等屬於在其領海之內的國家所有。但是,按照傳統的方法,發現或找到沉船寶藏的人,可以領到一部分賞金。在法國,發現寶藏的人可以得到財物的30%份額;在英國,1950年曾經同國內一家打撈公司簽訂這樣一個協議:在打撈沉沒在加拿大紐芬蘭海域的英國貨輪“帝國莊園”號的70塊金磚時,打撈的財寶70%歸打撈公司,其餘的才歸國庫所有,而且打撈前英國政府預付2.5萬英鎊作為工程起動費用,這種政策在尋寶史上是非常優惠的;有的國家,像希臘、土耳其等,是絕對禁止人們私自打撈海底沉寶的;在北歐國家,則尋找潛水人員進行合作打撈海底沉寶。可見,尋寶政策在不同的國家差異有多大,稍有不慎,還會因尋寶而搞得官司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