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隨著大海遠去的少女——“泰坦尼克”號之謎(2 / 2)

正當科學家們為此而爭論不休時,另一件奇事又發生了。1991年8月9日,歐洲的一個海洋科學考察小組租用的一艘海軍搜索船正在冰島西南387千米處考察時,意外地發現並救起了一名60多歲的男子。當時,船上負責營救的人員並沒有感覺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這名男子抽著煙鬥,盡管衣服有點髒,可是卻讓人們感覺更像是一位安適的在江邊垂釣的漁夫。經過後來的調查才發現他就是失蹤近80年的“泰坦尼克”號上大名鼎鼎的船長史密斯。

著名的海洋學家馬文·艾德蘭博士在救回史密斯船長之後,心情沒有因為成功救起了船長而淡定,反而是經過了此事後,心中輾轉反側,有著太多的消除不了的疑慮。他怎麼也想不通有一種合理的解釋,可以說明史密斯已是140歲高齡的老人,看上去仍然像位60歲的人。他於是懷疑船長的真實身份,但是經過專業的測定,通過保存在航海記錄中的指紋驗證,可以確認他的身份就是船長史密斯。更讓博士傷透腦筋的是船長在獲救時還一口咬定是在1912年4月15日,並幾次拒絕人們對他搭救,因為他發現船撞上了冰山,許多人員遇難的一幕幕的場景無時無刻不在眼前閃現著,自己覺得心痛不已,發誓要和船隻共存亡。可是精神病心理學家紮勒·哈蘭特對他進行了一係列的檢查後,認為他的生理和心理很正常。於是,很多無法理解的人們隻能用穿越時空隧道的說法來安慰自己。

“泰坦尼克”號雖然已經失事了很久,但是,它那許多未解的謎團還有華麗的身世還會時常勾起人們的回憶。許多浪漫的人們也常常會來到海邊,眺望著那屬於“泰坦尼克”號的遠方。他們但願這是一個永遠也醒不來的夢,就這樣相依相伴地漂浮著……

“小檔案”

有心的人們通過仔細地閱讀了羅伯森的小說,並且比較“泰坦尼克”號的真實故事後發現它們在船體的構造、失事的情節和過程等方麵有眾多的相似之處,比如:兩船航行的時間都是在4月份,航線都是從英國到美國;兩船都是初次出航就沉沒,其原因都是撞上冰山,肇事地點都在北大西洋;“泰坦”號所寫的乘客和船員人數為3000人,“泰坦尼克”號乘客和船員人數為近3000人;“泰坦”號設想重量為7萬噸,“泰坦尼克”號實際重量為4.6萬噸;“泰坦”號長度為800英尺,“泰坦尼克”號長度略多於880英尺;兩船的螺旋漿數均為3個,碰撞冰山的時速均為23節;兩船出事後乘客傷亡慘重的原因都是因為船上的救生艇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