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六章 不是不能當理說(1 / 1)

《道德經》第七十六章雲: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堅強處下,柔弱處上。

好了堂主人今譯之曰: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虛弱的,死了之後身體就堅挺強硬了。草木活著的時候枝幹是柔軟脆弱的,死了之後枝幹就枯幹槁裂了。所以堅強便意味著短命,柔弱則意味著長生,所以軍隊強壯了就會失敗,樹木強壯了就會折斷。堅強者走了下坡路,柔弱者卻占了上風。

地球上到底是先有的植物還是先有的動物是至今為止誰都說不清楚的問題。但動物在進化程度上遠高於植物也是不爭的事實。動物在進化程度上遠高於植物表現在其生理構成的複雜程度,其需要堅強的地方可以堅強得很,比如骨骼與爪牙,需要柔弱的地方又可以柔弱得很,比如皮肉與髒腑。而人又因為有了高超的智力而比其他動物更勝一籌,也因此而主宰了這世界。

雖然人的身體在堅強和柔弱兩方麵都未必能超過豺狼虎豹等凶猛的野獸,但人因為有智慧、能製造工具和有語言、更便於協作等方麵的優勢而讓它們幾近在地球上絕跡。這雖然有過於殘忍,但當想到人在還不能使用得力的工具來製服這些野獸時也許遭遇到過同樣的殘忍時,我們也就不會再那樣婆婆媽媽地來怪罪自己的殘忍了。好在一切都已成為過去,人類已經有時間回轉一下他們的頭,將做過了頭的事來進行補就了。隻是不要將這補就的事又做過了頭就好。

人與人之間和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軟弱就意味著可欺,落後就意味著挨打。戰場上鬥的是武力、拚的是武器。如果不是美國人投下了原子彈和蘇聯紅軍的大舉進軍東北,或許那偉大的抗日戰爭還在持久地延續著也說不定,原因當然是長久的積貧和積弱,這時如果誰要來讓中國更貧更弱一些來以弱勝強那是一定會被說成是比汪精衛還要汪精衛的。中國的封建社會延續了幾千年,之所以會一會兒強一會兒弱的沒能有什麼大起色,也許都是因為總想著能以弱勝強甚至還要不戰而勝的緣故。在地球上別的國家還沒有強大到可以來侵略自己的時候,那些所謂的道德正是因無能而無為的封建統治者既可以用來欺騙百姓又可以用來安慰自己的靈丹妙藥;直到東西方的列強都拿著洋槍洋炮打進來了的時候,他們才發現了那丹藥的無用;就如同再美的女人的屁股也擋不住攻城者的炮彈一樣。後來的中國人之所以要製造出原子彈來正是吸取了積弱的教訓。也正是因為這拚死的一爭才奠定了當今的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戰場上拚的是武器,商場上拚的是實力。這實力在改革開放初期首先是體現在膽量上,即要敢於扔掉鐵飯碗跳到海裏去遊泳。就因為大多數人以為還是靠著國家吃那碗大鍋飯更穩當,等到下了崗失了業再想幹點什麼的時候也就隻能做一些小買賣,因為大買賣都隻能是由早已淘滿了幾桶金有了相當實力的人去做了。雖然也會時不時地聽說這個賺了那個賠了的,但主張保守的人總會將後者誇大來慶幸自己的明智,甚至還要因此而幸災樂禍一番也說不定,正是所謂要“拿了不是當理說”;但因為口袋裏還是沒有錢,因此也就隻好時不時地要去返璞歸真了。當然還有權力和關係也都是實力的更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但那些恐怕就是特殊階層的人們的專利了,老百姓想都不要想。於是隻好去打工,憑著自己的體力和智力去做白領或黑領,而這體力和智力當然也是實力,是沒有誰希望比別人更柔弱的。所謂的“堅強為下,柔弱為上”的邏輯或許隻是在燈紅酒綠的地方才說得通,因為那是一個黑白混淆令人神魂顛倒的世界。

因此,將人的智慧放在一邊來將人與草木或其他的動物作比就等於是還沒有把人當人看,而拿生活中發生的偶然事件來說事也就必然會因為以偏概全而得出錯誤的結論。以這樣的道理指導人生便害了人,以這樣的結論去處理國事就害了國,好在現在也已經並沒有什麼人再相信這一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