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可見,堯舜時代治國策略核心內容就是“和”。周甲辰認為,舜的精神內核是“和”,這裏所說的“和”,首先是家庭關係的和,其次是社會關係與政治活動之“和”,再次就是民族關係之“和”,“和”還體現了舜的藝術審美理想[]。先看《周易》中的“和”思想。
和諧思想是中華文化的顯著特色,是幾千年以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概念。和諧的思想在《周易》中有所表現,前人論述甚多。因此可以說,曆代易學家都十分重視對《周易》太和思想的研究。如在漢易中,京氏易與《易緯》也是體現了儒家的文化價值理想以及追求自然與社會的整體和諧。魏晉易學在玄學思潮中把傳統的天人之際的問題轉化成自然與名教的關係問題。宋代伊川易學把秩序與和諧的結合稱之為“保合太和”,所謂“天地之道,常久而不已者,保合太和也”[]。程頤認為,差異與統一、秩序與和諧的完美結合,謂之太和。太和即最高的和諧。
崔波、薑廷旺指出,和諧思想在《周易》中表現為“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整體和諧意識,“保合太和”的最高和諧理想,“和而不偏”的中庸和諧觀念,“自強不息”與“遁世無悶”的身心和諧等[]。餘敦康指出,《周易》的智慧,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這種精神核心價值,可以用故宮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名字來表示。“太和”是最高的和諧,“中和”是陰陽相互協調產生的和諧,“保和”就是當它不和諧的時候,進行一種管理調節使它和諧。這些都體現了《周易》的和諧思想。這些看法顯然是富於道理的。
桑東輝指出,《周易》是中華文化的元典之一,蘊涵著豐富的和諧思想。和諧思想在《周易》中不僅體現為一種思維模式,更構成了具有東方特色的政治、倫理社會和文化等觀念。
具體體現在陰陽交互的宇宙觀、天人合一的天人觀、敬天保民的民本觀、明德慎罰的治理觀、革故鼎新的創新觀、自強不息的發展觀等方麵[]。戴永新指出,儒家經典之《周易》蘊涵家庭和諧的智慧。《周易》把思考和探索家庭和諧之智慧作為思考和探索生存智慧的一個方麵,並將建立和諧家庭作為建立和諧有序的理想社會的根基[]。
(一)宇宙與自然之和諧桑東輝指出,《周易》的和諧思想首先體現在其宇宙觀上。
《易·係辭傳上》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太極就是和諧,是一個陰陽對立和互動所構成的內在而超越的和諧係統。餘敦康指出,《周易》的和諧思想可以從八卦看出:八卦代表八種自然界的物質: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天和地相對,雷和風相對,水和火相對,山和澤相對。所有自然界的八種物質都是兩兩相對,相互依存,你也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你,共同來構建互動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