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長歌13(2 / 3)

潭,被厚厚的綠苔堵塞了喉嚨,再也唱不出濤聲之歌。

潭,逐漸被時間風幹。

遠方,勇往直前的河流,浪花飛濺,熠熠閃光。

二、水庫

為了駕馭河流,人類修了河堤,如同給一匹野馬拴上韁繩。

但河流的野性還是難以被馴服,於是,人類又修了水庫,給河流套上籠頭。

河流行進速度的快慢,由人類掌控。站在水庫邊,望著軀體蜷縮的河流,我想對它說:但願這隻是你休整精力的驛站,而不會成為你永久享受寧靜的安樂窩。

三、落差

突然遭遇的挫折,使一條匍匐爬行的河流挺起脊梁!

滾滾傾瀉的瀑流,一改水的疲軟狀態,勃起陽剛力量。

山穀裏,填滿雄性的呐喊。

四、隴東的山塬

一座小山包好看地挺起肚子,它孕育的莊稼剛剛發了芽,寄托著農人對收成的渴望。

因了這個偉大的孕育,與莊稼關聯的一切事物都有了存在的意義。

風吹來,代表季節溫柔的撫摸。

陽光照耀,像是上蒼的關切。

汗滴禾下土。鋤草——這農人哪怕最細微的勞作,都是在為那一聲嘹亮的啼哭奠基!

沿層層梯田跌宕流淌的時間裏,飄滿生命的氣息,響徹翠綠的拔節聲。

此刻的山塬,像年輕的孕婦,眼神裏蕩出無限的柔情和慈愛的光輝。

每一次胎動,都會在她的心湖裏濺出層層愛的漣漪。

廢棄的木輪馬車

忽然想起那輛木輪舊馬車了。

它和碌碡、石磨等古老的物品被保存在靈台縣某鄉鎮開辦的一個民俗紀念館裏。

作為曆史遺物,或一種古老生活的見證,它似乎被閑置起來,惟一的作用就是讓人們看看舊時代的交通工具有多麼簡陋。

如果你有想象力,還可以想象一下它那時由一匹馬拉著在塵土飛揚的山道上運送人或糧食、草料時的情景。

但我想說的是,因為地球在繼續運轉,那麼,這輛馬車其實也是在照樣行進的——你感覺到搖晃了嗎?我們每個人仍然是它的乘客哦——時間,這位隱形的馭手,正在駕駛它向自然法則安排的歸宿飛奔。

牛的影子裏,始終站著一棵多情的玉米。

玉米對牛的深情,鍘刀斬不斷。

玉米對牛的忠貞,粉碎機摧不垮。

捆絲機動用酷刑,給傷痕累累的玉米戴上手銬和腳鐐,也沒能阻止玉米走向牛的堅毅步履。

在牢獄般的青貯窖裏,壓迫和黑暗,不僅沒有埋葬玉米對牛滴翠的愛,反倒把它醞釀得更加熾烈。

走在深深的犁溝裏,牛耕耘的動力,不是來自身上疊加的鞭痕,而是源於玉米從身後撫慰它的寬長眼神。

在夜晚,牛不停地反芻著玉米那比月光更清澈的柔情,神態溫柔安詳。

麥草垛

奉獻之後,卻是被逐出土地的結局。

維係泥土的臍帶,被一把鋒利的鐮刀割斷,看不見的傷,痛在記憶裏。

痛著,卻不曾動搖如塔的挺立。

如塔的挺立,對於村莊是溫暖的守護。

對於曾經持鐮的人也是溫暖的守護。

即使被投進炕洞,也是父老鄉親貼身的溫暖。

即使在灶膛裏被燒成灰燼,也要以一縷炊煙之魂,纏繞著故鄉的屋頂……

出門見山。

回到家裏,山就靜靜地守在窗口。

出行,或狹窄或寬闊的街巷,其實就是被水泥硬化的山路,並且仍然以坡的形式傳承曆史的沿襲。

我就這樣被青的山,黃的土塬圍困。

——當我意識到這是一種圍困的時候,我就努力要進行一次突圍——借助一輛客車或一列火車的速度,逃離隴東山塬的包圍圈,麵對一座雪山,一泓湖水,或者麵對一片草原……深深地呼出一口氣,吐出內心凝結的鬱悶。

這時,我看到的在雲層裏翱翔的蒼鷹,是象征了我追逐自由的意念在飛。

我看到的衝出柵欄的駿馬,是代表了我的夢想在草原無邊的遼闊裏馳騁。

但是,我像一隻被現實生活馴化了的戀窩的家鴿,往往我在貌似獲得自由的短暫行程裏飛翔一陣後,就會被一根無形的繩子拽回來,斂翅於窩裏。

——如果某個時刻,我在用喙梳理蓬亂的羽毛,那正是我陷入對山外世界的懷想之中。

可我至今沒有勇氣掙脫那根繩子,那根由親情、職責擰成的既給我生存依靠又拴住了我的繩子。

我的根已經深深地紮在隴東厚厚的黃土層裏。

那些青的山,黃的土塬,鑲嵌在我的視野裏,它們巨大的陰影滲入我的呼吸、我的血液,乃至我的靈魂。

——以至於不論我寫什麼,文字裏總會彌漫著黃土的氣息。

然而,有一個聲音卻說,山和塬隻是時間的一個符號,你其實是被強大的時間所圍困,你是由時間喂養的一條魚,生於時間,最終將湮滅於時間。

采石場遺跡

曾有人在甘肅華亭縣野狐峽開采石頭,後被當地政府禁止,現在一側峭壁留有一處凹陷的缺口。

——題記

它像一處傷口,潰爛在峭壁的肌體上,植被綠色的皮膚翻開,裸露出野狐峽慘白的骨頭,刺痛我凝視的眼睛。

盡管,最後一聲炮響早已隨一朵雲飄遠,嗆人的火藥味被風吹散。

縱然,痙攣的野狐峽發出的陣陣叫喊,也隨崩飛的石頭滾入河底,沉澱成看不到血跡的往事。

但是,這筆欠下大自然的血債,那些曾被欲望熏黑了心腸的人,誰能夠還清?

誰能夠讓被石頭埋葬的蝴蝶重新展翅飛翔?

誰能夠讓破碎的芬芳還原成一朵美麗的鮮花?

許多年過去了,任憑歲月牽來用陽光和月輝撚成的絲線,日日夜夜地縫呀縫,也無法縫合野狐峽袒露的憂傷!

如今,結痂的傷口已成為野狐峽永難消除的痛苦記憶,在無聲地控訴著貪婪者的暴行。

也在提醒今天的人們,再不要重蹈覆轍,用愚昧和無知續寫毀壞生態的悲劇!

第四輯 心音如水

古幣

似乎沒有人去追究這些古幣的來曆——它們是來自一片古建築的廢墟,還是一座幽暗的散發著黴潮氣味的墓穴?

結滿古幣兩麵的綠色銅鏽,又不知是由多少人拌和著血汗的欲望所凝就?

在古代,這些流通的貨幣,像血液一樣循環流淌於一個朝代的肌體,維係著它或健康或病弱的呼吸。

一根根由人的各色欲望撚成的麻繩,從錢眼裏穿出穿進,企圖把鬆散的日子紮緊,縮短貧與富的差距,拉近現實與夢想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