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人無信不立
喬致庸誠實守信成富商
喬致庸是清朝時期山西有名的商人。古人常說,無信不商。對於喬家來說,更是如此。喬致庸從小耳濡目染,在他身上能夠看到喬家一貫守信的風格。再加上他從小熟讀聖賢書,深知信譽是商家的命脈,寧可賠錢,也不能失信。
複盛西鋪是喬家在包頭的一大商號,主要經營糧油,不管是質量還是分量都有保證。喬家就靠著長期形成的良好信譽讓複盛西在包頭穩穩站住了腳,到這裏購買糧油的人絡繹不絕。
有一次,複盛油坊往山西運送一批胡麻油,經手的夥計為了從中謀利而在油中摻假。喬致庸發現後,大發雷霆,對夥計怒斥道:“做生意,講究一個‘信'
字!信譽連著財路,信譽沒了,財路也就斷了。”夥計聽了羞愧難當。喬致庸毫不猶豫地命人倒掉整批摻假的胡麻油,並把這些胡麻油全部燒掉。熊熊大火,燒掉了摻假的胡麻油,讓喬家損失不少,但卻換回了喬家的信譽。
喬家在包頭經營的通和店,東西從來不缺斤少兩,也不弄虛作假,長久以來,通和店在包頭市場上讚聲一片。每到年底的時候,就是通和店最忙的時候,達官貴人也好,平民百姓也罷,都會到店裏來買糧油過年。所有糧油店的白麵、大米都是有等級的,有錢人自然能吃上好一些的米麵,窮人家也能買到低價的糧油。為了讓窮人也能吃上好糧食,喬家故意將上等米麵摻到了普通米麵裏,並按照普通米麵的價格賣給窮人。喬家之信,不僅是信譽,還有信義,不分等級,不分貧富,隻要上門就是客,都受到同等禮遇。有這樣的仁厚和信譽,喬家在商場博弈中勝券在握,成為晉商的驕傲。
議一議
讀了晉商喬致庸的故事,你能說一說晉商的成功之道嗎?
經典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自古以來,人總是會死的。一個國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論語·子張》
國君隻有得到老百姓的信任,才能讓他們去勞作;否則,老百姓會認為你在折磨他們。隻有得到國君的信任,才能去勸諫;否則,國君就會以為你在誹謗他。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ní),小車無(yuè),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
一個不講信用的人,不知道他還能有什麼大的作為。就如同大車沒有“”將牛與車身連接起來,小車沒有“”將馬與車身連接起來一樣,那車子靠什麼走呢?
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中國格言
悟一悟
信,是中國儒家傳統倫理準則之一。人生活在社會中,就要有章必循,有諾必踐。否則,個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失去運行之規。在現實生活中,不要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而背信棄義。說話算數,兌現承諾,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支持和幫助。
延伸
隻賺一文錢
從前,有一個叫趙二的年輕人。他在集市上開了一家酒店,取名“實惠酒家”。
酒店剛開張的時候,東西賣得確實很實惠,碗大,酒香,價錢還很便宜。店裏每天生意興隆,不到天黑,酒就賣完了,趙二看在眼裏,喜在心裏,忙得不亦樂乎。
可是每天隻能釀這麼多酒,怎樣才能賺更多的錢呢?趙二就動了歪腦筋。
第二天,他把大碗變成小碗,但還是大碗的價錢,並且欺騙客人說在酒裏加了名貴的中草藥,可以強身健體。客人們相信了趙二的話,並大加讚賞。店裏的客人比以前更多了,趙二賺了不少錢。
趙二嚐到甜頭,就又開始動別的心思,往酒裏加水,開始的時候加得少,客人覺察不出,於是趙二膽子越來越大,水加得越來越多。一段時間後,客人越來越少了。
一天,店裏來了一位白胡子老頭,問趙二:“你這店裏怎麼這麼冷清啊?”
趙二一臉無奈,老人說:“來,我告訴你一個秘方。”趙二拿來紙筆,老頭寫了四個字:信譽至上。趙二恍然大悟,於是把店名改為“隻賺一文錢”,從此誠信經營,堅持一碗酒就賺一文錢。沒過多久,他的生意又興隆起來。
踐行
1.做:古人雲:“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對於“信”有哪些自己的理解?一個人若想得到別人的信任,應該怎麼做?
2.講:你還知道哪些“重信譽”的小故事,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吧。
第14課 誠信為本
明山賓誠信賣牛
明山賓,南朝梁時會(kuài)稽(jī)人。從小熟讀經書,懂得誠信做人的道理。
在擔任某州從事的時候,遇上大旱,顆粒無收,為避免老百姓餓死,在沒有獲得朝廷批準的情況下,他提前放糧周濟百姓,因而被革職。
明山賓被革職後,帶著夫人回到會稽老家。明山賓做官時為政清廉,家裏根本沒有什麼財產,回到會稽後,便住在一間茅草屋裏,艱難度日,眼看就沒有吃的了。無奈之下,他決定將老父留下的一頭黃牛牽到集市上去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