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剛回到老家,明山賓不了解當地市場行情,他往牛脖子上掛了一塊牌子,上麵寫著“此牛出賣,紋銀三兩”。過往的人看了都很驚訝:“這麼壯實的一頭大黃牛,怎麼才賣三兩銀子?”明山賓經人提醒,知道開價低了,便想更改價牌,提高賣價。但一個年輕人眼疾手快,搶在明山賓換牌之前,提出要買這頭牛。明山賓認為,說話要講信用,既然掛牌標價三兩紋銀,在尚未修改牌價之前,有人按三兩價格買牛,就隻能按照標價出售。於是,就以三兩銀子的價錢將牛賣給了那個年輕人。在場的人都說明山賓傻,而明山賓卻說:“做人要講信義,做買賣要言而有信。開價低了怨自己,不能反悔。明山賓回到家,把賣牛的經過告訴了妻子。妻子哈哈大笑說:”這頭牛能賣三兩銀子就不錯了。原來,這頭牛幾年前就得過漏蹄病,明山賓並不知道。明山賓一聽,說:“那買牛的人不是吃虧了嗎?”
於是,明山賓又匆匆忙忙趕到集市上,可是已經不見了那買牛的年輕人。
沒有辦法,明山賓便四處打聽,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找到了那個買牛的年輕人,並反複向他說明情況。可是,那個買牛的年輕人卻以為明山賓是嫌牛賣得太便宜了,想反悔,所以執意不肯退還。說來也巧,這事正好讓一個熟人見了,明山賓便將事情原委一一說明,還說:“買賣總要誠實,如果得過病的牛被當作好牛賣掉,我心裏會不安的。”那個買牛的年輕人才相信,卻提出要明山賓退還一部分錢,否則就不買這頭牛了。明山賓沒有爭執,退了錢,然後轉身走了。這件事傳開來,人們都稱讚明山賓的誠實品德。
議一議
誠信是為人最重要的品德。誠信是發自內心的、自願的,是人的一種操守。明山賓為救百姓放糧被貶為平民,生活十分艱苦的時候,還堅持講誠信。明山賓這樣高的道德境界是值得稱讚的。
經典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
誠信是自然的規律,追求誠信是做人的規則。
待物莫如誠,誠真天下行。——宋·邵雍
待人接物誠信是最重要的,有了誠信,即可行走天下。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唯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不苟》
說話不講信用,行為不講原則,隻要利益在哪裏,他就往哪裏靠,像這樣的人,就可以說得上是小人了。
一誠足以消萬偽。——中國格言
悟一悟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儒家為人之道的要旨。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已傳承數千年。我們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為本,說真話,做實事。
延伸
誠實的彭湃
彭湃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農民運動領導人之一。他從上小學時期,就是學校裏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一天中午放學,同學們三五成群地走出校門。當路過一處大院的圍牆時,有個同學突然叫了起來:“瞧,石榴!”
大家聞聲望去,隻見高高的圍牆上探出了石榴枝,枝頭上滿是又大又紅的石榴,有的已經笑開了口,露出如瑪瑙般的石榴籽,真饞人!
“好大的石榴啊!”
“真紅!”
“一定很甜,很好吃!”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讚歎不已,眼中滿是渴望,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突然,不知誰小聲地說了一句:“摘一個嚐嚐吧!”接著大家夥一個人踩到另一個人的肩膀上,爬上圍牆,給每個人摘了一個石榴。
正當他們津津有味地吃著石榴時,彭湃從後麵趕上來了。同學們見了,趕忙把自己的石榴掰了一半遞給他,說:“彭湃,快吃石榴!可甜啦!”彭湃奇怪地問:“這石榴是從哪兒來的?”
那位同學指了指上麵的石榴樹:“從那摘的!”
彭湃連忙把石榴退還給他,生氣地說:“偷來的石榴我不吃,媽媽說不能偷拿別人的東西,那樣不誠實,不是好孩子!”回到家後,彭湃把剛才發生的事告訴了媽媽。
媽媽心裏很高興,首先誇獎他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接著又故意試探地問他:“這麼好吃的石榴,難道你就不想吃?”
“我想吃啊!”彭湃點點頭。
“那他們分給你,你怎麼不要呢?”媽媽又問。
那是偷來的,我不要!要是讓您知道我吃了偷來的石榴,您會生氣的。“彭湃幹脆地回答。
媽媽又問:”你不告訴我,我怎麼知道呢?“
彭湃很認真地說:”可是我不能撒謊啊!“
媽媽很高興地說:”你真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媽媽給你錢,你自己去買石榴吧!“彭湃接過錢,說:”謝謝媽媽!“就蹦蹦跳跳地跑去買石榴了。
踐行
你對朋友真誠,朋友是不是也對你真誠呢?請結合生活實際,講一講生活中有關”誠信“的小故事。
第15課 一諾千金
雞黍之約
雞黍(shǔ)之約是發生在東漢年間一個有名的信守諾言的故事。
東漢的範式是山陽人,張劭(shào)是汝南人。他們年輕時一起在太學讀書,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臨近結業的重陽節,二人對月飲酒,範式觸景生情,說道:”我自幼父母雙亡,幸賢弟有老母在堂,弟母即是我的高堂慈親,來年今日,我必到賢弟家中去拜見母親!“張劭聞言大喜,回答說:”鄉村田舍,沒有什麼好款待,倘蒙兄長不棄,我一定備下肥雞和黃米飯,恭迎大哥。大哥切勿失信。“二人結束學業,各自歸回故裏。兩人還約定不要忘了”雞黍之約“。第二年的重陽節多日之前,張劭就挑選好了肥雞,釀下了好酒,又吩咐弟弟殺雞煮飯。他母親說:”山陽到此,一千裏地,恐怕巨卿(範式的字)不能應期到來,等人來了再殺雞不晚。“張劭回答說:”巨卿是一個信士,說今天來,今天必至,我要讓他一進門便看見烹好的雞黍,這才是我待兄相迎之誠。“到了約定的那一天,範式果然信守承諾,如期而至,讓張家人感慨不已。範式拜見了張劭的母親,和張劭相聚飲酒,盡歡而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