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民敬,忠以勸;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四、孝 德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祭思敬,喪思哀。
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侍父母幾諫,見誌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五、仁 德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在邦無怨,在家無怨。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克已複禮為仁,一日克已複禮,天下歸仁焉。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恭寬信敏惠,能行此五者於天下,為仁矣;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苟誌於仁矣,無惡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裏仁為美,德不孤,必有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不可以長處。
巧言令色,鮮矣仁。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不違仁,仁者能好人。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六、智 德
君子學以致其道。有教無類。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吾嚐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道不同不相為謀。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巧言亂德,不言則已,言必有中。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小不忍,則亂大謀;既來之,則安之,三思而後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也,性相近,習相遠。知人,勿聽其言而信其行,務聽其言而觀其行;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無而為有,虛而為盈,貧而為實,難以有恒。
七、信 德
言忠信,行篤敬;言必信,行必果。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信近於義,言可複也;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恥其言之過其行,信而後勞其民。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