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挖掘寶寶的音樂天賦(2 / 3)

(3)節奏

寶寶在3歲的時候就能夠較好地掌握由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組成的歌曲節奏,這些歌曲節奏往往和心跳、呼吸、脈搏等相適應。等寶寶到了4~6歲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很好地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節奏了,甚至連帶附點的節奏和切分節奏都能較好地掌握了。

(4)音準

音準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著調”,通常情況下,這是寶寶在唱歌的時候最難掌握的技能。寶寶在3歲之前唱歌的時候音準很差,他們在唱歌的時候往往都是“跑調”的,所唱出的旋律往往隻是近似於正確的旋律。當寶寶到了4~6歲的時候,他們對於音準的把握能力就會有一定的提高。一般情況下,寶寶到了4~6歲就可以準確地唱出有音樂伴奏的較簡單的歌曲了,但到了沒有伴奏的時候,“跑調”的現象就又會回來了。

2 打擊樂器演奏能力的發展

在人類最早掌握的樂器當中,就包括了打擊樂器。這類樂器在演奏時,主要通過大肌肉的動作,所以對於寶寶來說是較為容易掌握的。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麵來看待寶寶打擊樂器演奏能力的發展。

(1)打擊樂器操作能力

人們專門為3歲的寶寶設計了一係列的打擊樂器,例如搖鈴、鈴鼓、響板等。在這些樂器當中,寶寶最容易掌握的是搖鈴和鈴鼓的演奏方法。不僅是因為這些樂器比較容易模仿,還因為它們可以促使3歲的寶寶去嚐試用不同的演奏方法演奏同一種樂器,從而使得演奏出來的音量適度、音色較美。受到過良好教育的寶寶在4~6歲時,有機會接觸更多種類的打擊樂器,掌握不同樂器的演奏方法,並逐漸通過小肌肉的動作來完成樂器的演奏。

(2)隨樂能力

我們基本上可以把隨樂能力理解成“合拍”,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寶寶在樂器的演奏過程中協調音響與音樂的能力。通常情況下,要想在家裏培養寶寶的這種能力是很難的,寶寶的這種隨樂能力主要還是在幼兒園裏得到培養和發展的。3歲的寶寶在剛剛踏入幼兒園的時候,隨樂的意識和能力都十分差,但是當他們經過1年左右的練習就基本具備了初步的隨樂意識,同時他們的演奏也就可以跟著拍子進行了。寶寶的隨樂意識和能力在4~6歲的時候會得到進一步地發展,這個時候他們就可以進行較為複雜的合奏了。

3 音樂欣賞能力的發展

寶寶的音樂欣賞能力包含傾聽和理解這兩方麵內容。

(1)傾聽能力

所謂“傾聽”就是有意識地聽,注意力和情感的參與在傾聽過程是不可或缺的。寶寶在他們2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傾聽音樂了,如果在他們傾聽的過程中遇到了自己喜歡的音樂,他們會長時間地傾聽,甚至還會出現要求父母反複播放同一首歌曲的現象。寶寶的傾聽能力在他們3歲的時候會出現向兩個方麵的發展。一方麵是他們會對自然環境中的聲音進行分辨和描述,下雨的時候,他們會注意現在是大雨還是小雨,也會對雨水落在不同地方上所發出的聲音進行分辨。另一個方麵是有關分辨和描述音響的,表現為寶寶能夠分辨出樂器發出的聲音是“輕緩的”還是“低沉的”。

(2)理解能力

對音樂表達的思想內容的理解和音樂所引起的情感、聯想的理解,是寶寶對於音樂的理解能力的兩方麵表現方式。

寶寶對音樂的理解能力的萌芽在他們2歲以前就產生了,他們通常喜歡節奏明晰、旋律優雅、音響輕柔的音樂,並會對這些音樂做出積極的反應。寶寶在他們2~3歲的時候就能夠初步理解音樂所表述的情緒了,並且會在這時開始進行初步的想象和聯想。3歲的時候,寶寶可以初步地了解常聽到的歌曲的歌詞內容以及表達的情緒。

由此可知,寶寶音樂能力的發展有著自身的規律性,它是跟隨寶寶各個不同的心理發展階段循序漸進發展著的。

4 學習氛圍的建立

一個良好學習氛圍的創建,和家長的耐心息息相關,但同時也需要注意方法。我們為家長羅列了一些建議,供家長們參考。

(1)播放背景音樂

在清晨、午餐和晚餐時間、遊戲時間,家長可以播放一些高雅的音樂作為這些時間的背景音樂,這些高雅的音樂會讓寶寶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身邊環境裏的音樂元素,符合播放時間段的、音量恰當的背景音樂可以有效地增強寶寶的樂感。在特定的情況下,播放背景音樂有助於達到家長的一些特殊目的:到了睡眠時間寶寶還很興奮的不想睡覺時,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可以幫助寶寶進入睡眠;寶寶情緒低落的時候,播放一些輕快的音樂有助於寶寶產生愉快的情感。

(2)參加各種音樂活動

要想創造一個良好的音樂氣氛,播放背景音樂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常常帶寶寶參加一些適合他的音樂活動,能很好地幫助寶寶進入藝術的殿堂。有選擇性地帶著自己的寶寶去聽一些音樂會、演唱會,觀賞一些歌劇、話劇等,可以讓寶寶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藝術的氣息。這不僅有助於培養寶寶的節奏感和樂感、提升寶寶的音樂修養,還能陶冶寶寶的情操、開闊寶寶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