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3 / 3)

日月星辰關情——天文現象禁忌

過去人們對天文現象的認知是極其有限的,每當出現一些不尋常的天文現象時,就會恐慌,認為會有什麼不可預料的災難要發生。日食、月食、流星這些很正常的自然現象在以往都是引起人們恐慌的原因。正因如此,人們忌諱奇特的天文現象發生。慢慢地形成了對天文現象的一些禁忌。

流星禁忌舊時,中國人有人星相應的思想。所以施耐庵寫《水滸傳》第一回就提到:洪太尉誤放了一百零八員星君出洞,“隻見一道黑氣,從穴中滾將起來,掀塌了半個殿角。那道黑氣,直衝到上半天裏,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麵八方去了”。這一百零八員星君,化成了下界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將,並且什麼樣的星君變形成什麼樣的人物,性格、行為、身份等都是兩兩對應得很好。尤其是星名和綽號,更是神貌皆似。宋江是領袖,所以是“天魁星”;吳用是軍師,所以是“天機星”;公孫勝好道修煉,仿佛人雲之龍,所以是‘‘天閑星”;黑旋風那兩把板斧不知砍死多少人,所以是“天煞星”等。

正是因為民間有這種人星對應的思想,所以人們忌諱看見流星,隻要看見就認為這世上會有一個人將要去世。民間有“天上一顆星,地下一口丁;隕落一顆星,死掉一口丁”的俗語。

日食禁忌中國古代,若出現了日食現象,尤其是日全食,可是一件天大的事件,古人絕對不會有現代人興高采烈觀日食的心情。在古人眼裏,出現日食太可怕了,表示地球要毀滅,人類要滅亡,大災大難將要來臨——主管陽氣的太陽,被天狗吞食,“日食”一名,打此而來。

日食是“天災”的一種,所以,那時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大為驚恐。

從曆史上來看,日食出現的年份,總體上年景似乎都不太好。日食發生年前後,一般會有如大麵積瘟疫、大規模騷亂、戰亂等意外的可怕事件發生。這或是巧合,或許是人們的思想受到宇宙未知物質的幹擾所引起。如《詩經》裏有明確記載的、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的一次日全食,當時社會便不太平,諸侯叛亂,邊疆不寧,危機四起。其時是周末代君主幽王當政,周幽王十分昏庸腐朽,為討得寵妃褒姒一笑,荒唐到竟然點燃烽火“戲諸侯”,等真正發生戰爭時,再點烽火已不起作用了,沒人前來救援。《詩經》便認為,“日有食之,亦孔之醜”(這天發生了日食,這很不好)、“此日而食,於何不臧”(這次日食又出現,將有大禍殃)。

因為日食發生年份常有意外事件發生,所以,萬一出現日食現象,古人會十分嚴肅地謹慎處理。尤其是一國之君,首先要檢討自己的行為過失,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失誤得罪了天神,才引發了日食。與此同時,就是想辦法拯救太陽,將太陽從“天狗”的嘴裏爭奪下來。

如何拯救?主要辦法有兩種,一是“擊鼓狂叫”,即所謂“聲大異以救之”二是“祭社祀神”,祈求神靈祛除災禍,降福人間——這也是當時人們必須要做的兩件事。

據《周祀·地官》記載,周代專門有“鼓人”一職,其職責是“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除了正常的祭祀和軍事用途之外,其一大任務就是“救日月”。即日食和月食形成時,負責詔告天子,“擊鼓相救”。

日食發生時,老百姓一般會走出家門,走上街頭,一起大呼小叫。

有鼓的敲鼓,沒有鼓的,則會拿出鍋碗瓢盆等一些能敲出聲響的器物,用力敲打。擊鼓時,官方還會安排有力氣的武士們,站在城牆、山頂等至高點,往天上不停射箭。直到“天狗”被嚇跑,太陽或月亮重新出來,擊鼓、叫喊才會停止。

彗星禁忌彗星是星際物質,俗稱“掃把星”。它是太陽係中的小天體,是一團冰凍物質和塵埃。當它靠近太陽時即可見。太陽的熱使彗星物質蒸發,在冰核周圍形成朦朧的彗發和一條稀薄物質流構成的彗尾。由於太陽風的壓力,彗尾總是指向背向太陽的方向。

古代由於缺少科學常識,人們對於彗星為什麼偶爾會出現,形狀又如此奇特,且變化不定,可謂是一無所知。於是種種荒唐之說流傳開來,而人們常常把彗星看成是神秘可怕的天象,把它的出現看做凶兆,認為彗星是天神派來的使者,是災難來臨的前兆,並因此而恐慌不已。

彗星出現,總能在人世間形成天災或人禍,於是有人便把彗星出現和天災人禍聯想起來,產生了古今中外各種各樣的迷信傳說。

例如,《春秋》中記載道: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彗星的別稱)人於北鬥”,而當時一位名叫叔服的星占學家竟依據這一天象預言:七年之內宋、齊、晉三國君主將死於動亂。

在中國《史記·天官書》中有一段記載:“秦始皇之時,十五年彗星四見,凡八十日,長或競天。其後秦遂以兵滅六國,並中國,外攘四夷,死人如亂麻。”連學識淵博的太史公司馬遷都把“死人如亂麻”和“十五年彗星四見”這兩件風馬牛不相幹的事牽強附會地聯係起來,更不用說普通老百姓對彗星的恐懼了。正由於如此,古代對彗星的記錄,把彗星稱為孛星、妖星、星孛、異星、奇星等。

彩虹禁忌人們對於雨後彩虹的禁忌,可謂由來已久。在《詩經》中就有這樣的記述:螮蝀,莫之敢指。就是說在天空的東方如果出現彩虹,人們不要用手指它,否則,大災將會降臨。

在民間,美麗的彩虹怎麼會是不祥之兆呢?

虹,又叫霓,雌雄虹合稱虹霓,《說文解字》中將虹又稱作螮蝀,形狀如蟲。《山海經》說虹有雙頭,意為雌雄同體相交之意。因此,虹之出現,預示著不吉。

在南陽民間,人們相信,如果天空的南麵和北麵出現彩虹,那麼就意味著災難要來臨,世人深以此為忌。而東方和西方如果出現彩虹,則預示著天氣不風則雨。流傳於宛地的俗諺曰:“東虹呼雷西虹雨,南虹出來賣兒女,北虹出來大殺大砍。”又日:“東虹風,西虹雨,南虹北虹漲大水。”

從這些流傳的有關虹的諺語中,我們既可以看到人們對於虹出現的不同方位對氣候的影響變化的歸納總結,同時也可以從中清楚地看出廣大民眾對於虹的敬畏心理和頗覺神秘的態度。

雷電禁忌雷,亦是人們深為忌諱的天象,人們有感於雷電在自然界中無與倫比的強大威力,而對之存有誠惶誠恐的畏懼思想。特別是在不該打雷的季節裏,如果出現雷電,更是諱莫如深,認為是災難的征兆。這種心理,從流傳於宛地的民諺裏可見一斑。諺日:“正月打雷土穀堆,二月打雷麥穀堆。”

“穀堆”,既有“丘”的意思,又有“多”的意思。土穀堆,即多土丘,多墳。正月打雷,兆示疫病將流行,死人多,墳頭增加。二月和三月,正是初春和仲春時節,由於雷電的作用,空氣中的氮素增加,隨雨入地,能促農作物高產。俗語雲“春雨貴似油”,故而有“二月打雷麥穀堆”之說。這充分表現出民眾對正月打雷是非常忌諱的。

對於不該打雷的季節打雷,南陽民眾亦更加忌諱。有諺日:“十月雷,閻王不得閑。”又日:“十月雷,人死用耙推。”

意思是說農曆十月已到冬季,本不該發生雷電這種天氣,但如果發生了,則預示來年疫病蔓延,大量死人,所以閻王不得休息,人死用耙推。這對喜生惡死的普通人而言,其忌諱心態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