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看見的羅馬(2 / 2)

確實是這樣,對於費裏尼來說,羅馬更像是一個近在眼前又遠在另一個星球的城市,是夢境、回憶與現實的混血兒。這樣的城市,就像是意大利一位偉大的作家卡爾維諾所寫的“命運交叉的城堡”,在那裏,有著“出賣靈魂的煉金士”,有著“被罰入地獄的新娘”,有著“盜墓賊”和“其餘所有的故事”。也正是如此,我們在費裏尼的電影中所看到的是層出不窮的小醜。在我看來,這樣的小醜其實與卡爾維諾筆下的人物如出一轍:奧古斯都小醜的荒唐笨拙、白麵小醜的假裝正經、怪誕的小醜絮絮叨叨、肥胖的女小醜扭著屁股尖叫——對於小醜,費裏尼有著精辟的論述:“小醜是人們照出自己奇形怪狀、走樣、可笑的鏡子,是人們自己的影子,永遠都是。”在費裏尼看來,在這個強大的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一個小醜,自己也不例外。

也正是在這樣的初衷中,真正的羅馬消失了;或者說,真正的羅馬從沒有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人們所看到的,展示在人們麵前的,其實是一個虛假的羅馬,而且這樣的虛假也正在遠去,在《羅馬風情畫》中,我們看到的最後一幕是:深夜,一隊人馬騎著摩托車,轟鳴著穿行在羅馬一個個標誌性的廣場、歌劇院、教堂、鍾樓……公共場所空無一人。最後,這群工業文明的城市遊牧族經過圓形鬥獸場,衝出城市,向高速公路駛去。

這樣的羅馬遠去了,而在此之後,是什麼樣的羅馬呢?費裏尼從未提及,他不知道,人怎麼可以在夢境當中去做另外一個夢呢?對於費裏尼來說,不僅僅過去是夢境,現實是夢境,將來,同樣也是一場夢境。

費裏尼再也沒拍另外一部關於羅馬的故事。也可能是,所有的夢想都發生在羅馬帝國時代了,剩下來的,就隻是麵對精美雕塑與繪畫時的歎息,還有荒誕。這樣的歎息與荒誕,在骨子裏孕育了一種古老的頹廢氣質,優雅地,如煙一般冉冉升起。

說來還真巧,在春節期間,我的一本手邊書正好是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這本書同樣是重讀。在卡爾維諾的書中,我找到了費裏尼似的心聲——卡爾維諾是這樣闡述“看不見的城市”的——城市猶如夢境:所有可以想象到的都能夢到,但是,即便是最離奇的夢境也是一幅畫謎,其中隱含著欲望,或者是其反麵——畏懼。城市就像夢境,是希望與畏懼建成的,盡管她的故事線索是隱含的,組合規律是荒謬的,透視感是騙人的,並且每件事物都隱藏著另外一件。

這樣的城市是羅馬嗎?應該是吧。羅馬,是看不見的,它消失於,時間的虛空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