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演說?演說也叫演講,有人說它是一種工具。在生活中可以用它來抒發感情、交流思想、表達見解、發布主張。商場上,一段利辭,可贏得幾億萬資財;官場上,一次高水平的演說,能使萬民擁戴;戰場上,一篇有號召力的戰前演講,能使軍威大振。
有人說,它是一門藝術。交際中,可以架構有益的橋梁;辯論時,可以顯露唇舌鋒芒;競選時,可以慷慨陳詞一試高低。也有人說,它是一門學問。需要擁有充足的材料、廣博的知識、深刻的哲理,以及端莊的儀態和良好的心態。
現代生活讓越來越多的人變成了公眾演說者。而有效的演說也讓他們獲得了種種好處。這種說法好像有些自相矛盾。現代技術為信息的傳播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可能,然而現場演說這種古老的方法卻產生了新需求。
在企業中,高級管理者僅僅善於製造產品、銷售產品、控製成本或為股東增值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應該做出解釋,並在會上說服內外部的員工做事。他不得不麵對不同的聽眾。演說藝術已經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商業技能和職業成功的要素。
國家或地方政府的官員也是如此。他們再也無法靜悄悄地在幕後操縱了,大眾希望他們能夠定期與自己對話。
就連慈善機構和誌願者團體也會遇到發表演說的實際需求:籌集善款。有效的演說意味著高尚的事業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無論是捐款箱裏的又一枚硬幣,還是企業大手筆的資助。
事實上,各種組織都無可避免地要麵對更多在特定場合下與外部聽眾交談的需求和機遇。在企業和公共事務或誌願者部門的組織內部,隨著委員會、正式內部會議和谘詢流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員工開始充任公眾演說者的角色。鑒於這些變化,越來越多的領導和管理者都希望別人代寫演說詞。
如果企業、政府和其他組織在公共會議上花了大量時間,那麼公眾更是如此了。通常,人們發現,無論是在群眾大會上,還是在造訪當地官員的小型代表團裏,自己總免不了要說服別人。越來越多的人正從事著某種形式的公眾或誌願服務——擔任議員、學校主管,參加社會慈善團體、慈善或社區機構,加入為保留當地學校而組建的委員會所有這些工作都意味著更多的會議和談話。此外,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教授某種課程或發表某種演說,或者擔任俱樂部和社團的客座演講者。
上述所有關於公共演說的新需求都帶來了新的好處。對企業而言,一次有效的演說足以改變他人對公司的觀感;打消製定管理製度的需求;將被懷疑者和敵對者變成客戶和股東。對政府而言,一次有效的演說足以贏得選民的支持。對於壓力集團來說,一次有效的演說足以引發合理的壓力。而對於誌願者和慈善機構,一次有效的演說足以打動誌願者並贏得支持。對於市民團體來說,一次有效的演說也許就能保住當地的學校。對於雄心勃勃的業餘藝術家來說,一次有效的演說意味著更多的鼓勵。
對於每個人來說,一次有效的演說必然會成為事業發展的動力(哪怕是別人發表的演說)。
秘籍:對於不持異議的人而言,一場動聽的演說是一種好的職業鼓動方式(甚至當這個演說是由其他人傳達時也是這樣)。
眼睛在演說中的應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可獲得的信息總量中,眼睛要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人內心的隱秘,胸中的奔突,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在不斷變幻的眼神中流露出來,它猶如一麵聚焦鏡,凝聚著一個人的神韻氣質。泰戈爾說:“一旦學會了眼睛的語言,表情的變化將是無窮無盡的。”
高爾基在回憶列寧的演講時寫道:“在他那蒙古型的臉上,一雙銳利的眼睛在閃閃發光,表現出一個不屈不撓的戰士對謊言的反對以及對生活的忠實,他那雙眯縫著的眼睛在燃燒著,使著眼色,諷刺地微笑著,閃爍著憤怒。這雙眼睛的光澤使得他的演講更加熱烈、更加清晰,有時仿佛使他精神上有一種不可戰勝的力量,從他的眼睛裏噴射出來,那內容豐富的話語在空中閃光。”當代演講家彭清一演講時,總是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現身說法,把飽滿的熱情淋漓盡致地“寫”在眼裏,其眼窩、眼瞼、虹膜和瞳孔組成一台完整的戲。
一個成功的演講者一定要了解千姿百態的目光語。正視表示莊重,斜視表示輕蔑,仰視表示思索,俯視表示羞澀,逼視表示命令,瞪視表示敵意,不住地打量表示挑釁,低眉偷覷表示困窘,行注目禮表示尊敬,白他一眼表示反感,雙目大睜表示吃驚,眨個不停表示疑問,眯成一線表示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