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我們來看一些常見的臉部表情。
突出下顎表示攻擊性行為。
縮緊下巴表示畏懼和馴服。
撫弄下顎表示掩飾不安或胸有成竹。
傷心時嘴角下撇,歡快時嘴角提升,委屈時撅起嘴巴,驚訝時張口結舌,仇恨時咬牙切齒,忍耐時咬住下唇。
下顎上抬,把鼻子挺出,是傲慢、自大、倔強的表現。
用手摸鼻子,是懷疑對方。
用手摸耳垂表示自我陶醉。
以上羅列了一些臉部表情。如果將它們互相配合,綜合運用,按照演講的內容要求,根據演講者的感情控製,會產生憤怒、害怕、高興、妒忌、喜愛、緊張、驕傲、悲傷、滿足、同情等感情。
首先從感情的兩個極端“愉快”和“不愉快”看看臉部的活動情況。
愉快:嘴角後拉;笑肌上提;眉毛平展;眼睛平眯;瞳孔放大。正是“眉毛胡子笑成一堆”。
不愉快:嘴角下垂;麵頰下拉;眉毛緊鎖;麵孔顯長。正是“拉得像個馬臉”。
當然可更具體些:表示有興趣、快樂、高興、幸福、興奮的表情,臉部的組合方式為:眉毛上拋,嘴角向上,鼻孔開合程度正常,口張開,瞳孔放大。有時伴有笑聲、流淚或拍拉身體等動作。表示蔑視、嘲笑等表情,臉部的組合方式:視角斜下,眉毛平或蹙,抬麵頰。表示痛苦、哭泣等表情,其組合方式是:皺眉、眯眼、皺鼻、張開嘴、嘴角下拉,配合有聲傳遞。演講中此種表情不能過度。
表示發怒、生氣的表情,其臉部組合方式是:眼睜大,眉毛倒豎,嘴角拉開,咬緊牙關。此種表情最富攻擊性,演講中切忌過頭。
表示驚愕、恐懼的表情,組合方式為:眉毛高揚,眼睛與口張開,倒吐涼氣。
表示平和、自然的表情,這種表情實在是“無表情”,它是演講中臉部表情的主要體現。其臉部組合方式為:眉毛平、嘴角平、略提麵頰。
秘籍:臉部表情運用時要適時、適事、適情、適度,切忌呆滯麻木、情不由衷、晦澀不明與矯揉造作。
在演講中微笑與平和是臉部表情的核心。
微笑是一種良性的臉部表情,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自信的標誌、禮貌的象征、涵養的外化、情感的體現。在演講中可以象征性格開朗與溫和,可以建立融洽氣氛,消除聽眾抵觸情緒,可激發感情,緩解矛盾。下列場合可運用微笑技法:
表達讚美、歌頌等感情色彩時應微笑。此時要博得別人笑,自己首先要笑。
上台與下台時應微笑。這樣可拉近與聽眾的距離,把良好的形象留在聽眾心中。
麵對聽眾提問時送上一縷微笑是無聲的讚美與鼓勵。
肯定或否定聽眾的一些言行時,可以配合著點頭或搖頭,臉掛微笑。
麵對喧鬧的聽眾,演講者可略停頓,同時臉掛微笑是一種含蓄的批評與指責。
表達一些與微笑不相悖的情感時可微笑。法國作家阿諾·葛拉索說:“笑是沒有副作用的鎮定劑!”
但是要提醒演講者注意的是,演講中不能從頭到尾一味微笑,否則讓人感到你像一個彌勒佛,沒有心計,覺得你帶了一個假麵具上台演講,沒有感情。尤其是不該笑的感情表達時更不能笑。如下段演講:
“不是有人在坐車不暢時埋怨他們‘亂哄哄,路不通,車不動’嗎?不是有些漂亮的姑娘品評他們是‘多一個腦袋的電線杆’嗎?不是有人謾罵他們秉公處罰是自己給自己發獎金嗎?更不是有人喪盡天良將車輪輾向我們這些可敬可愛的馬路衛士嗎?”
下列情況請注意:
表達悲痛、思考、痛苦、憤怒、失望、討厭、懊悔、批評、爭論等負麵情緒時不能微笑。
你已完全放開,不覺緊張,沒有必要運用微笑來控製情緒,鬆弛緊張時可不要微笑。
另外,演講中的笑要隨內容感情變化而變化:有興奮喜悅的笑,有冷嘲熱諷的笑。演講中既要注意用自己的“笑容”去表達內容,感染聽眾,也要保證笑的價值,該笑則笑,不笑則止。
秘籍:微笑是人際交往成功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