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朋友們,我們肩負著曆史的重托!是千裏馬,就應高聲長鳴;是龍種,就應衝騰起舞。當今的世界有著千變萬化的流行色,而隻有這自尊、自信、自強、自立,才是我們精神世界的流行色。我們要爭當出頭鳥,竟作弄潮人,把我們的青春、熱血、大智大勇,自覺投入新時代的大熔爐裏去,為中華的振興發光發熱吧(雙手舉拳,慷慨激昂)!
請勇敢地表現自己
——曾春光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社會的大舞台上,亮出你的個性,展現你的才華,在激烈的競爭中,發揮你的才能,敢做時代弄潮兒。演講時要表現得具有親和力,著裝不宜過於嚴肅,表情不宜過於肅穆,應麵帶微笑。
各位同學:
我演講的題目是《請勇敢地表現自己》。好男兒言行一致,敢說敢為,我登上講演台也還是為了表現自己(左手拍拍胸脯,目光前送)。(熱烈的掌聲)掌聲表明,大家都有自我表現的願望!(麵帶微笑地)但是,由於舊傳統觀念的作怪,或許是某種不健全心理的驅使,自我表現曆來被視為驕傲與狂妄的標誌。凡是鼓勵自我表現的言論都統統被視之為異端邪說,使你空有一肚子才華、一身本領也不敢表露出來。(掌聲)結果是對美好的事物不敢大膽追求,對社會賦予的責任不敢承擔,一句話,就是自甘寂寞,默默地埋葬自己。人,如果是毀於外力,還情有可原。但是,如果是毀於自身(右手撫胸,遺憾的樣子),那不太可悲了嗎?(掌聲)現在,應該是我們對自我表現進行反思的時候了。可以說,沒有自我表現,就沒有我們這個世界。這決非危言聳聽。大千世界,林林總總,沒有一個事物不在表現自己,就連從腐殖堆中孕育出來的螢火蟲,也要在夜空中閃爍它那一星半點的光輝。可見,一切的一切(右手在胸前左右搖動,身子微傾)都離不開自我表現!(熱烈的掌聲)
特別是在社會這個大舞台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尤其是對於我們當今大學生,未來社會的棟梁們更應該不失時機地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所謂不失時機,就是要抓住一切機會奮發進取!(掌聲)這並不是驕傲與狂妄,而是一種(右手食指伸出,其餘四指彎曲合攏,態度堅決地)奉獻。它是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理想和抱負奉獻出來,讓他人去認識與了解,讓社會去選擇與使用。(掌聲)這就如同一支燃燒的蠟燭,發光的顯然是自己,但照亮的卻是周圍的空間。請問,自我(雙手撫胸後,再向前展開)表現何罪之有?(掌聲)我這樣說,似乎又有個人奮鬥之嫌。但是,不要忘了,人要成才,如果不是自己奮鬥,難道還能靠別人為你去奮鬥嗎?(熱烈掌聲)這就是說,自我表現決不能與驕傲狂妄相提並論,也不能同個人主義同日而語,它們間沒有任何必然的邏輯關係。
在我看來,一個內心世界豐富而又純真的人要與外界對話,自我表現則是一條沒有汙染,不會產生“三廢”的正道。人是應該要有點精神的。人的本質要求每一個人都要表現自己,表現自己的聰明和才智,表達自己的理想和願望,希望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一個理想的角色。這都是人奮發前進的動力。一個優秀的運動員為了拿到世界冠軍,他必須表現出超人的本領,竭盡全力地進行競爭;一個演員為了成功地在舞台上塑造某一藝術形象,他必須夜以繼日地進行排練;一對熱戀中的情侶,各自為了給對方獲得一個好的印象,就必須在對方麵前表現自己,使自己變得文明高雅,風度翩翩(麵帶微笑地)。(笑聲,熱烈的掌聲)我不知道在座的大學生中有多少位已經步入了愛的軌道。每當我步入電影院看到那成雙成對的朋友對號入座的時候,(笑聲)我就這麼想:如果當初他們不是勇敢地在對方麵前表現自己,跨出第一步的話,那麼也就無法邁出現在的第二步與將來的第三步。(笑聲,熱烈的掌聲)尤其是對於大齡青年人來說,如果還是躲躲閃閃(身子在害羞地搖動),畏縮不前,羞於表現的話,那麼,有些東西過去了,就真的過去了。(掌聲)可見,自我表現就是一種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力量!(右手舉拳,飽含深情地)我認為,有自我表現,才有自我發現。有自我發現,才有自我發展;有自我發展,人才能趨向完美,走向成功!(熱烈的掌聲)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你是一塊金子,你有價值,總會被人發現,會被起用的,用不著自己出來表現自己。這話不錯,但是如果能夠通過自我表現,使社會早些發現你的才能,這不比埋沒多年以後而被社會發現更有價值嗎?(熱烈的掌聲)曆史上的諸葛亮在劉玄德“三顧茅廬”後出山,薑太公80歲而入仕,這似乎很謙虛,也很體麵。但實質上,這種體麵的思想是對社會極大的不負責任,也是對人才的極大埋沒與浪費,相反,我們倒應該為毛遂自薦唱支讚歌呀(麵帶微笑,嘴張大,身子前傾)!(熱烈的掌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這是自我表現的真實寫照。真正的英雄好漢,時代弄潮兒,當是無所畏懼,敢於勇敢地表現自己的(熱烈的掌聲)!
中華男兒,頂天立地(右手指天,然後指地)。既然立地,就要站起來;既然頂天,就要勇敢。麵對自己,麵對社會,是好漢的,就站起來。就是要有這種精神,這種氣魄,勇敢地表現自己,投入激蕩的人生(右手舉拳在胸前晃動)。(極熱烈的掌聲)
矮個子,昂起頭來吧
——蔣衝
本篇演講詳盡地列舉一大批身材不高,卻有傑出貢獻的人物。材料多,有氣勢,有文采,有說服力,使聽眾對演講者的論點無可置疑。演講時要注意抬頭挺胸,雖然身材不高,但要在精神狀態及氣勢上傳達給聽眾一條重要的信息——個子高矮不能決定人的價值和智慧。
大家不妨先看看我攝自生活中的幾個鏡頭:先請看某刊物一則征婚啟事:“覃桂花,女,品貌皆佳,欲找一身高1.75米以上的小夥子,我將給他溫柔、細膩而真誠的愛。來信請寄編輯部王明同誌轉。如未達條件者,請勿來信,恕不作答。”此小姐身高1.55米(表情平和,不必微笑)。
最近收到湖南師範大學一同學來信:“如果在我麵前有兩條選擇:一是再長高5厘米,二是考上研究生,那麼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再長高5厘米(掂起腳後跟,顯出很吃力的樣子)!”此君身高1.68米。
公元1985年,北京某重點大學一學生跳樓自殺,原因是因個子矮(用手比劃,把手放得很低)而失戀。此君身高1.62米。
清晨,在湖南商業專科學校校園裏,有那麼一些小夥子頭腳倒置,懸掛在單杠上。我理解他們那焦急而充滿期望的心情。
這些紛至遝來的鏡頭,猛烈地震撼著我們的心靈。是的,我們常常被高個子愛好者命名為“等級殘廢”。用當今流行的眼光看,身高1.75米以下的小夥子被稱為“二等殘廢”、“米老鼠”,至於講台上的鄙人也理所當然地成了“殘廢”。當然,在座的大多數同學恐怕也難免要遭此厄運!真是豈有此理!我們又不缺胳膊不少腿的(激動地)!萬能的上帝可以控製人的身高,可是他無法主宰人的價值和智慧!
協助建立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製度完備的國家的大政治家伊尹,便是個矮子。史曰:“伊尹黑而短”。春秋的晏子是個阿凡提式的智者,司馬遷說給他當奴仆也感到十分榮幸。可被司馬遷如此傾慕的晏子卻矮得驚人(嘴張開,嘴角抿起,右手在比劃),僅僅1.30米。曾經躊躇滿誌地唱起《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劉邦,是中等以下的個子,卻打敗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情緒高漲)。被譽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矮得出奇,卻寫下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佳句(敬佩地)。被稱為“詩聖”的杜甫,其外貌“黑、矮、胖”,可是在他的詩中,卻突出地表現了對祖國命運的關注,對人民苦難的同情,他的詩,由於廣泛、真實地反映了唐代社會由盛轉衰的種種現實,而被稱為“詩史”。(讚美地語氣)
近代的孫中山,盡管個子不高,卻當過赫赫有名的民國大總統,成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馬克思、列寧、魯迅的身材都不高,可在他們的背後,卻還分別站著美麗迷人的燕妮、才華橫溢的克魯普斯卡婭,賢惠能幹的許廣平。
周恩來同誌也不過是1.68米,卻成為聞名於世的大政治家、外交家。他被認為是典型的東方式的美男子(抬頭挺胸,仰視)。
我們的小平同誌,個頭兒不高,他曾幽默地說:“天塌下來我也不怕,因為有高個子首先頂著。”可美國前總統尼克鬆卻讚譽他為本世紀世界上最優秀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美國《世界報》評他為世界“10年風雲人物”,說他和撤切爾夫人是“這10年內務實精神的化身”,是“最代表時代精神的社會人士”,並說鄧小平同誌的革命“可能使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21世紀變成前所未有的繁榮和強大的國家”。
同學們,我這樣不厭其煩地舉例,並不是想否認高個子的曆史作用,我隻是想說明矮個子是不能被歧視的。沒有這些矮個子,無論是中國史還是世界史,無論是近代史還是現代史,都必須重新改寫。難道這不是事實嗎(反問的語氣,肯定的神情)?
令人遺憾的是,用現在流行的觀點看,以上這些人統統要被稱為“二等殘廢”、“米老鼠”,都屬於“請勿來信,恕不作答”之列。
有人認為把個子高矮作為擇偶的首要條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興起的。我想這不無道理,當時江青鼓吹文藝要用“革命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凡偉大人物,在形象上就一定是“高大”的,以至於今天,終於把這一高大形象“灌輸”到姑娘們的心靈深處。於是乎,高跟大皮鞋應運而生,電子增高器乘虛而入,甚至有人譏笑我們這一代青年大學生是水平不高鞋跟高!(一手用拇指和食指表示一個高度)
親愛的朋友,當今在愛情上歧視矮個子,已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問題,這是一種社會病。我們要向整個社會呼籲(雙手展開,飽含深情地):不應該再把個子高矮當作擇偶的首要條件了,而應該把思想品質、智慧才能、情感意誌、興趣愛好作為擇偶的首要條件!
矮小夥,昂起頭(昂頭)吧!加入我們掃蕩世俗偏見的行列,以我們的智慧推動曆史的車輪,以我們的力量拉起曆史的纖繩,以我們的勇氣鼓起曆史的風帆!
來吧!以我們奮勇的攀登,令匍匐在腳下的珠峰慚(右手單掌在胸前成刀形向下“一砍”)愧!
“根”的事業
——溫佐正 李景酉
演講者用“根”來比喻教師的犧牲精神和非凡貢獻,分析深刻細致,演講者先引用一首歌頌“根”的詩,點出把教師比作“根”的理由,文辭精美,觀點明確,第二部分以名人為例作分析,加深了聽眾的印象。演講時應注意飽含深情,表情、眼神、語氣流露出對“根”的事業的讚美及熱愛之情。
在我的日記本裏,我曾記下這樣一首(右手食指伸出,其餘四指彎曲並攏,表示“一”)小詩:“我愛綠色的葉/我愛含笑的花/我更愛你啊/看不見的恨/你默默無聞伸展在泥土裏/大地幹涸,你開拓清泉/土地貧瘠,你堅韌不拔/執著追求,你不分晝夜/輸送營養,你不分冬夏/如果沒有你/大地將沒有枝葉和花朵/如果沒有你/生活將沒有青春和綠色。有人把教師比作蠟燭,也有人把教師比作人梯,然而我以為最能形容我們教師的莫過於:“根”了。根的事業,集偉大和平凡於一身;根的事業,融顯赫和無聞於一體。“根”、“根的事業”才真正道出了教育事業的真諦。
一般說來,我們(雙手撫胸,至“都知道”處,右手前伸,目光前送)都知道李四光、華羅庚這樣的名字,也知道巴爾紮克、莫泊桑這樣的名字,但是,我們卻很少知道他們老師的名字。人們總是喜歡那些顯赫的人物,卻絕少想到他們的老師,就如同我們總是喜愛豔麗的花朵,卻很少想到它的根一樣。這,也許不無遺憾,然而,花是永遠不會忘記根的;同樣那些名聲顯赫的人物也是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老師的,特別是那些給他們以終生教益的老師。
華羅庚成名之後,並沒有忘記自己的老師,每次回到故鄉,都要看望他在金壇中學讀書時的老師。當巴爾紮克名噪一時之際,他早年的一位女老師——此時已是白發蒼蒼的老太太——拿著珍藏多年的巴爾紮克的作文本,讓他回顧自己的過去,又給他上了終身難忘的一課。是啊,教師多麼像那埋藏在泥土裏的根呀!不但在枝不肥、葉不茂的時候,它不忘自己的職責;就是當枝繁葉茂,鮮花怒放的時候,也依然默默地堅守著自己的崗位。(敬佩地)
與中小學和大學的教師比起來,幼兒教師更是當之無愧的“根”。大學、中學的學生是容易記得自己的老師的,就連小學生也是能夠記起的,然而,對於三(右手中指、無名指、小指三指並用表示“三”)至六(右手拇指與小指同時伸出,其餘三指並攏彎曲,表示“六”)歲的幼兒來說,將來能夠記得老師的恐怕就不多了。是的,幼兒教師就是這樣,他們不但不能聞名於世,就是在他們親手撫育過的幼兒心中,也很難留下強烈的印記,而且隨著時光的流逝,就連姓名也將被淡忘。幼兒教師的工作雖然這樣默默無聞,這樣平凡,但它卻是人類改造自己、完善自己這一巨大工程的根基(前腳移動,右手指向腳下)。如果把一個人的成長、發展、獲取成就的曆程,比作一棵參天大樹的成長經過,那麼早期的啟蒙和開發無疑具有根本的作用。也許有人會說,過去沒有幼兒園,不是也出現了許多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和政治家嗎?誠然,幼兒園並非科學家、文學家或政治家的搖籃,但是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卻並不因此而消失。我們不能等待著自然的選拔,人類要想盡快地改變自己,使自己更加成熟起來,就必須有意識地教育自己,改造自己。沒有幼兒園,固然也能夠產生偉大的人物;而有了幼兒園,有了早期教育的奠基工程,或許將來就多一些偉大人物的出現。退一步說,即使不會有更多的偉大人物出現——因為人類並非由幾個偉大人物推動著向前邁進的——我們畢竟還需要造就千千萬萬有良好智力素質和身心健康的普通人(右手伸向遠方,然後撫胸,左手伸向前方)。
重視兒童早期智力開發,加快幼教事業的發展進程,是曆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是民族振興的需要。還是讓我們聽一聽一位菜場工人的呼聲吧:“我甘願借債給幼兒園搞基建,擴大招收名額,讓我們的孩子受教育。錢用掉可以再掙,而孩子們一旦失去這一階段受教育的機會,就再也無法補償了。”這是多麼質樸,懇切而又震撼人心的呼聲啊(飽含深情地)!現在國家建設迫切需要教育事業,幼兒教育必須率先有個大的發展。這就需要一大批熱愛幼教事業的人來從事這項工作,《來自病榻前的報告》中的徐家瑞老師,放著大學教師不當而甘願作幼兒教師的黃文奧老師,都是我們這些未來的幼教工作者的光輝榜樣。她們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但她們的事跡卻感人至深。我們的幼教事業需要的正是徐老師、黃老師這樣許許多多平凡而又偉大的人(雙手攤開,在胸前擺動)。
花的事業是顯赫的,葉的事業是榮耀的,然而,還是讓我們來做根的事業吧。正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麵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將灑下熱淚。”是的,我們的事業是高尚的事業,隻有高尚的人,才能理解這根的事業;隻有高尚的人(右手撫胸,然後伸向前方,配合點頭動作),才能選擇這根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