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3:演講稿實例——態勢篇(七)(2 / 3)

然而,撥開罩在女性身上和心靈上的層層黑雲,我們看到了自強、自立、自信——這一女性崛起的燦爛靈光!(充滿希望的)

舉世聞名的居裏夫人用自己的智慧摘下了科學的桂冠;“鐵腕人物”撒切爾夫人,給世界的第一個信號首先是一位政治家,其次才是一個標準的家庭主婦;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傳唱千古;李清照的婉約詞高步文壇,雄視百代,被人讚為“直欲壓倒須眉”!還有那躍馬橫刀的花木蘭,馳騁疆場的穆桂英;那戰功赫赫的秦良玉,武藝超群的紅娘子……在現代,諸如女作家、女詩人、女科學家、女省長、女省委書記等一批女性英傑更是層出不窮。……長江漂流,珠峰攀登,都有我們女性的風采;衝向世界勇奪“五連冠”的中國女排,更是中華女兒的光榮與驕傲!這些,正應合了秋瑾女士的一句名詩:“漫雲女子不英雄!”當代的女詩人更是豪氣勃勃:“豈信男尊女不如,木蘭英名垂千古。不做攀緣淩霄花,敢當一代女丈夫!”這就是我們當代女性的共同呼聲!(雙手攤開前伸,目光前送)

馬克思主義認為,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天然標尺。但是,這種解放,絕不是別人的恩賜和給予。“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全靠我們自己!”今天,改革的洪流已為婦女解放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人們的價值觀也在不斷地更新。現代的丈夫們已開始對妻子發出“願她比我強”的美好祝福。在這樣的大好時機中,婦女成才的主要敵人已不再是社會,而是我們自己!不是麼?在我們身邊,不時聽到這樣的歎息:“哎,我要是個男的就好了!來世投胎可別再變女的!”這是多麼可悲的心理啊!正是這種自輕自賤的精神羅網,套住了女性自我發展的勃勃雄心,將多少天才和創造力窒息了。不知諸位是否看到《中國婦女報》的這條消息:某縣一婦女幹部當選為副縣長,可她聽到消息時,大為震驚(震驚地),她怎麼也無法把自己——一個女人的名字同“副縣長”連在一起。聽著周圍嘩嘩的掌聲,她竟然發瘋似地奔出了會場。奇怪麼(不滿地)?在她的心靈深處,女人的能量和權利有著嚴格的界限,一旦超出這個界限,就必然引起超負荷的震驚!這條消息反映出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那就是:當代婦女的群體素質還很差,特別是心理素質!很大一部分婦女不相信自己。她們並沒有真正懂得,女性一旦擺脫了自己身上的種種鎖鏈,將會同男性平起平坐,並駕齊驅!君不見,當今蘇聯科學家中,40%是女的;高級科學家中,48%是女性!清華大學82屆至84屆畢業的370名女生,成績與男生平分秋色!中國優秀的電影演員、四川女性的驕傲——劉曉慶,在洛杉磯舉行影展時,美聯社記者問她:“你認為中國現在最好的年輕演員是誰?”她認真地回答:“是我。”如果我們不把她的回答認為是驕傲和狂妄的話,這恰恰是自信自強(右手來回拍胸)的表現。這是一種曆史性的進步,它一掃幾千年來女性自卑自賤的平庸之氣,表現了強烈的自主意識和可貴的時代進取精神!而這種雄心勃勃的進取精神,正是社會進步的最大動力!

我在小學的時候,老師問我:“你長大以後幹什麼?”“當老師!”我說。“小學老師、中學老師、還是大學老師?”我毫不猶豫地回答:“大學老師!”20年後,我果真實現了自己(左手撫胸,麵帶微笑地)的願望。記得在上中學時,一位老師對一位同學說:“你成績好,是因為你聰明;薛明明成績好,是因為她用功。”聽了這話,我沒有悲傷,沒有眼淚,反而更激勵了我的進取心,不斷探索最優學習方法,後來在大學的幾年中,我的成績名列前茅,把許多男生甩在身後。事實證明,我並不笨!我的座右銘是:願望就是能夠!我最欣賞拿破侖的名言:“‘不能’這一字眼,隻在愚人之字典裏有。”去年2月,我參加四川省“女性之路”演講比賽。看陣容,我明顯處於劣勢:年齡偏大,順序在後。但我麵對各地區選拔來的演講精英,沒有自卑,隻要有1%的希望,就要盡100%的努力去爭取!最後,我終於獲得了第一(右手豎起大拇指,自豪地)名。獲獎的當天晚上,我卻在被窩裏偷偷地哭了,因為我的演講並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以後,我總結出了自己演講中的八(右手拇指、食指分開伸出,其餘三指彎曲表示“八”)大缺憾,製定出了今後的新目標——做一個出類拔萃的女演講家,塑造出一個典雅瀟灑、充滿知識魅力的東方女性形象!

心理學家的分析說,一個人自信他能成功,他就會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奮進,就很可能成功!就好比一個人如果老是覺得自己很醜,他就會真的生出一臉傻相;如果他認為自己很美,他的一舉一動就會自然瀟灑,真的就會變得很美,這就是自信的力量!自信,常與凱旋相隨;自卑,總與落後為伴。姐妹們!我們女人哪個沒有生活的坎坷?誰人沒有一本難念的經?然而,今天的女性絕不是過去的女性,因為我們不僅有家庭有兒女,我們還有事業和女性的尊嚴!今天,命運之神對人的垂青,已不再是年齡和性別,而是才幹、素質和自信!讓我們拋掉那縈回於胸的個人恩怨、私情、怯懦和自卑,迎接時代的挑戰吧!新女性的自強和自信,是一個劃時代的覺醒!而東方女性覺醒之日,就是中華民族這條巨龍騰飛之時!讓我們昂起(昂頭挺胸,自信地直立)頭來,和男性公民們站在同一地平線上,升上人類心智和情感的天空,勇敢地擁抱(雙手抱抱,仰視)明天的太陽!讓我們永遠告別弱者,告別昨天,請記住:自信,是我們女性崛起的靈光!

謝謝大家!(行鞠躬禮,後退一步退出講台)

從今天做起

——楊英慧

從今天起要知道珍惜時間,從今天起要做一個珍惜時間的人。時間寶貴、時間無情,在手指間流逝,在凝思間逃遁,時不我待,請做一個珍惜時間的人,就從今天做起吧!注意自己的表情、語氣,把內心的情感充分表達出來。

朋友,您讀過清朝詩人錢鶴灘的《明日歌》吧,我記得他在詩中這樣寫道: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

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

請君聽我明日歌。

每當我吟誦這首詩的時候,我總是被詩中那鏗鏘的音韻、勸人向上的哲理所激勵、所感染,引起我不倦的深思(深思地)。

人們常說: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是啊,生命著實可貴。可有的同學隻說它寶貴,卻不懂它究竟寶貴在哪兒,不清楚構成這生命的材料是什麼。不是嗎(頭稍稍抬高,目光指向聽眾)?有的同學在製定個人學習計劃的時候,總是說:我從明天開始;有的同學在看到別人進行各項基本功訓練的時候,他也總是說:我從明天練起;有的同學,在一年級的時候,心想:才一年,離畢業還有兩年呢,何必著急。可是到了二三年級,依然故我,工作、學習照舊沒有起色。到頭來,一次一次後悔,一次一次下決心,如此循環往複,三年的學習時光就這樣虛度了。

有位同學,在畢業前夕曾感慨地對我說:這三年的時間,不知怎麼稀裏糊塗(搖頭,百思不解的樣子)的就過來了。以前,我總是想,我未來的生活將是同一群孩子在一起,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無非也就是什麼加減乘除、牛羊刀口的,根本就沒把它當作一回事情。可現在眼看就要站在講台前邊了,連教案還不會寫。假如讓三年從頭開始就好了,這真是:時間已去,後悔莫及呀。

有位偉人說過:時間就是生命,節省時間就是使一個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這話深刻地道出了延長生命的真正秘訣,交給了我們一把延長生命的“金鑰匙”,那便是把握時間。古今中外,凡是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時間的可貴。在這裏,我不需談文學巨匠歌德是怎樣視時間為自己的財產,僅三(右手中指、無名指、小指三指並用,至“4”處,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並用)年的時光就寫出四部轟動文壇的傑作;也不必說魯迅先生是如何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寫作上,成為新文化的先驅,我隻想講講和我們同處青春時代的張海迪。她,高位截癱,在有些人看來,她完全可以賃借國家的照顧、家庭和社會的幫助,去享用一點妙齡女子的華裝豔服,吃喝一點人間的美味佳肴,也不枉此一生,而她不這樣。她惟一不滿足的是時間。她說:時間對我太吝嗇了,倘若時間老人再多賜給我一些時間,那我將是世上最有福氣的人。同學們,想一想吧,一個遭受不幸的弱女子,卻去醫治別人心靈(左手撫胸,飽含深情地)的創傷,一個身體僅有1/3活力的人,去自學英語、日語、德語、世界語,翻譯了16萬字的中篇小說。這些需要何等頑強的毅力,需要怎樣強烈的時間觀念呀!華中工學院的大學生們說:倘若用張海迪一半的精神去學習,他們就可以成為中國的愛因斯坦、巴甫洛夫、伽利略。那麼,我要說,假如我們用張海迪的同樣精神去與時間賽跑、去拚搏,我們也完全可以成為中國的烏申斯基、加裏寧、馬卡連柯、誇美紐斯,難道這還不足令我們為之奮起嗎?

有些人,隻知道黃金、美玉是無價之寶,可黃金可以采煉,美玉可以開鑿。時間呢?時間卻一分一秒也不能創造,“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中國人民的古老格言道出了一個簡單而樸素的真理,那就是:時間貴於黃金(表情嚴肅,深有感情地)。

世界上的偉人們對時間都有深刻認識,經濟學家說:時間就是速度;美學家說:時間是生活的希望;而哲學家則認為時間是真理的女兒。軍事學家說:時間就是勝利,戰場上,分分秒秒的時間,就是你死我活的最高裁判。醫學家說時間就是生命,手術台上,有多少生命是從幾分鍾的時間裏拯救出來的,又有多少人的生命在這幾分甚至於幾秒鍾的時間裏死去啊。時間,猶如流逝的江河。同學們,你是怎樣認識和對待時間的呢?是抓緊眼前的分分秒秒向著偉大的目標攀登,還是來日方長,一切等待明天?(語速逐漸加快,至“江河”,停頓一下再繼續)

同學們,我們(雙手撫胸,搖頭哀求的樣子)不能等啊!切記:沿著“等一等”這條路將會走進一事無成的這間屋。切莫僥幸“雪消春又到”,可你又哪知“春到人已老”。難道我們就忍心吃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農民打下的糧食,拿著人民給予我們的助學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學樓裏,用無聊的喧鬧去打發時間嗎?不,不能啊!昨天在激勵著我們,明天在召喚著我們,今天更需要我們。革命先烈李大釗說得好:“世間最可寶貴的就是‘今’,最容易喪失的也是‘今’,因為它最容易喪失,所以更覺得它寶貴。”是啊,昨天已經逝去,明天尚未到來,一切都在今天,今天是昨天的繼續,又是明天的基礎。“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沒有這“足(前腳移動,手往下指,然後至“千裏”處手往外伸,目光遠送)下”的起步,又何以至千裏?

我們是風華正茂的一代,我們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旺盛的精力,活躍的思想,蓬勃向上的創造精神,自強不息的求知欲望,難道我們不應趁這年華似錦之時,刻苦學習,努力工作嗎?對於我們師範學生來說,三(右手中指、無名指、小指三指並用表示“三”)年的師範生活聽起來似乎很長,可是若同漫長的人生相比,又是十分短暫的。要知道,我們今天的學,正是為了明天的教,今天我們是園丁培育下的桃李,明天我們將成為培育桃李的園丁!園丁——桃李,桃李——園丁,再過10年、20年、40年以後,在大學畢業答辯的課堂上,在祖國工程師的行列中,在“他年攀桂步蟾宮”的科學探險隊伍裏,都會看到我教過的學生的倩影。每當我想(右手撫胸,凝思狀)到這些,我就從心底產生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和自豪。親愛的朋友們,我想你們也一定和我一樣,心中都充滿了美好的願望,那麼,就讓我們大家為了各自美好的願望,從現在做起吧!(右手食指向下指)

“百川東到海,何日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同學們,為讓祖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吧(左手輕輕往外伸,表情肅穆)。

新時代的流行色

——陳月異

新時代的流行色是什麼?是衣裙是廣告,是包裝,不,不!是一種精神一種敢於表現的精神,一種勇於承擔責任的精神,一種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演講者號召聽眾把青春把熱血投入新時代的大熔爐裏去,為振興中華發光發熱,感人至極。注意語氣及語音、語調的變化,把演講的中心內容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青年朋友們,說起流行色,你恐怕會聯想到大街上姑娘們漂亮的衣裙,商場櫥窗裏炫目的廣告,甚至一盒巧克力的包裝。赤橙黃綠,姹紫嫣紅,千變萬化,時時刷新。啊,不不!我所講的流行色,可不是這種賞心悅目的色彩形象,而是當今時代人們的精神風貌。(麵帶微笑)

當今的時代,是探索的年代,競爭的年代,改革的年代。我們的時代要求人們頑強奮進,勇於創造,毛遂自薦,敢於冒尖。我們欣喜地看到,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凝聚著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時代精神,在社會需要的時刻,挺身而(昂頭挺胸,目光遠送)出,接受挑選,並且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於貢獻。這種精神,不正是當今時代應該大力推廣、大力倡導的“流行色”嗎?可有些人卻不這樣看。不是嗎?我哥哥因為參加了廠長競選,卻由此招來了“狂妄自大,好出風頭”的惡名;還有,我認識的一位紡織品公司的年輕經理,他精明強幹,頗有經濟頭腦,然而,就因為太有主見,盡管做出了成績,卻還是遭到了“此人太不謙虛”的指責。

謙虛,朋友們,怎樣看待謙虛(疑惑地)?“虛己者進德之基”,這是寬袍大袖的中國人方孝孺說的;“智慧是寶石,如果謙虛鑲邊,就會更加燦爛奪目。”這是吃飯用刀叉的俄國人高爾基說的。這些,無疑都是讚美謙虛的格言。謙虛是東方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們不安現狀,永遠進取的基石,也是當代青年需要繼承和發揚的光榮傳統。可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擴大了謙虛的外延,改變了謙虛的內涵,以至使人感到“謙虛”成了缺乏自尊和自信的表現,給人奴性十足的感覺。我以為這種被扭曲的“謙虛”,隻不過是無能的表現罷了,是應該徹底摒棄的(態度堅決地)。

“無才可去補蒼天!”我對曹雪芹的謙詞大不以為然。“天生我才必有用!”我更欣賞李白的這一詩句。在生活的舞台上,我們應該始終充滿自信,充分表現自己。對此,我有一個小小的體會:去年10月,省學聯的一個檢查組光臨我校,校領導決定搞個“一(右手食指伸出,其餘四指彎曲並攏)分鍾信息發布會”,並且出乎意料地讓我主持。

開始,我有些猶豫:這種全校性質的活動,理應由學生會主持,我隻是一個小小的班宣傳委員,我去主持會議,人家會不會說我好出風頭,不夠謙虛呢?但我很快正視了自己,自信有這個能力,我不是正希望有個機會來顯示自己的才能嗎?於是麵對著學聯領導和全校同學,我用英語道開了開場白:“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同學們踴躍地發布信息,個個興高采烈。我也坦然自若,輕鬆愉快(麵帶微笑)。我成功地主持了這次會議,並且得了一個“人才”的美稱(自豪地)。

也許有人會說:這不是表現自己嗎?可我要說:表現自己又有什麼過錯呢?大千世界,萬事萬物不都在表現自己嗎?孔雀開屏,白鶴亮翅;一粒種子總要發一片芽葉,一株小草總要頂一朵花蕾。就連沒有生命的礦物質也是自我表現的呀,金子要發光,硫磺有氣味。更何況我們人呢?不正是由於萬物的充分表現才使得大千世界輝煌燦爛的麼?如果我們屈尊地保持那種誇張變形的謙虛,臨陣畏縮不前,凡事後退一步,盡管你有經天緯地之才,萬夫不當之勇,也隻能自我埋沒,自我淘汰。所以,科學巨匠阿基米德說:“給我杠杆,我可以把地球撬起來。”革命導師列寧說:“給我們一個革命家的組織,我們就能把俄國翻轉過來。”長期以來,含蓄內向被認為是中國人的慣有性格,而鋒芒畢露則往往不易被人理解。正因為如此,為了表示自己的謙虛,我們不得不壓抑自己的個性,扭曲自己的靈魂。當有人稱讚我們有才能時,我們心裏很高興,而嘴上卻總是加以否認(不滿的情緒),然後再貶低自己一番。當某人被委任某種職務時,他總是先背上幾句通用的台詞:我某某才疏學淺,能力有限……等等。這種誇大謙虛的怪現象,究其根源,是兩千多年來“無為不爭”、“中庸之道”的封建意識,浸透了我們整個民族心理(雙手攤開,然後雙手撫胸,配合腳的適當移動)。至今,這種舊的觀念仍然影響著一些人。他們的思維模式是封閉的太極圖式的:一元二體,互相轉化,周而複始,蘊動於靜。它把人的思想鋒芒和創造力往內裏壓縮,然後再在外圍加上一個框框,這便是所謂的含而不露,謙遜自守。顯然,它已經成為我們時代的桎梏。在開放改革的今天,我們需要的是十字(手做“十字式”的表示)式的開放思維模式,它是向外的,進擊的,從中心點向四方輻射、延伸。它強調人的自我意識,沒有邊界,沒有止境,能充分發揮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