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是推動人類近代文明發展最重要的動力,而如何更好地操作和使用電力能源,則是科學家們孜孜不倦研究的課題之一。電池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中產生的。這種神奇的能量小盒,為我們提供了不少方便。
“生物電”
1780年,意大利人伽伐尼解剖青蛙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當解剖刀碰到蛙腿神經時,蛙腿便會出現痙攣、抽搐。經過推測,伽伐尼認為,這或許是動物體內的生物電被激發出來的原因。
巴格達電池
1936年,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小陶罐,裏麵裝滿了瀝青,瀝青中有一個銅管,銅管上是一層瀝青絕緣體。德國的威廉·卡維尼格認為這是一個古代化學電池,因為它隻要加上酸溶液或堿溶液,就會發電。
修改論斷
伽伐尼發現生物電的消息傳開後,意大利人伏打便重複了他的實驗。幾個月後,伏打論斷:“蛙腿抽動”根本不是什麼“生物電”,那隻是青蛙受刺激後的正常反應。1799年,伏打發現,經過酸浸的金屬會產生更強的電效應。
伏打電堆
伏打將鋅板和銅板放在一起,它們之間夾著一塊浸透了酸液的呢絨。之後,他依此層層重複,疊到30層左右,便形成了一個柱狀。結果,這個柱狀裝置產生了很強的電流。世界上的第一個電池誕生了,當時稱“伏打電堆”或“伏打柱”。
幹電池
1887年,英國人赫勒森用鋅作負極,並以糊狀的二氧化錳和石墨粉的混合物加壓成型與炭導電體結合作為正極。兩極間則灌以氯化氨、氯化鋅等化合物與澱粉組成的膠粘劑,然後再用瀝青密封加蓋,從而發明了真正的幹電池。
知識小筆記
伏打發明的“伏打電堆”,其實就是一個串聯的電池組,它便是早期電學實驗電報機的電力來源。人們為了紀念伏打,便將電壓單位命名為“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