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隨風飄蕩的鍾聲以及指針滴答的移動聲,將我們帶入了另一個世界。在那裏,有關過去、現在和未來,都被指針清晰地定格在了一根無限長的數軸上。鍾表的出現,使我們能夠精確地把握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起初的機械鍾
14世紀,歐洲出現了古老的機械鍾。這種機械鍾是由掛在繩子一端的重錘來驅動的,繩子的另一端繞在一個軸上。隨著重錘的下降,軸會相應地轉動起來,從而通過齒輪來帶動鍾的指針旋轉。
鎖匠的發明
1510年,德國鎖匠彼得·亨蘭率先用鋼發條代替重錘,創造了用冕狀輪擒縱機構的小型機械鍾表。不過,這種表的計時效果並不理想:發條若是上得太緊,指針就會走得飛快;發條若是上得過鬆,指針就會運行得緩慢。
均勻運轉
針對之前的缺點,捷克人雅各布·赫克對鍾表進行了改進。他設計出一個錐形渦輪,由錐形渦輪和一卷發條共同組成表的驅動機構。當發條舒張時,繩子就會帶動錐形渦輪和表內的齒輪。從此,鍾表機械得以均勻地運轉。
精確計時
1657年,荷蘭物理學家克裏斯蒂安·惠更斯把重力引入鍾表,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精確的擺鍾。該擺鍾不像以前的鍾表那樣需要另設驅動機構來推動對稱橫臂,而是由地球重力達到推動目的。精確時鍾的出現,使各地區的時間統一起來。
精確計時
1657年,荷蘭物理學家克裏斯蒂安·惠更斯把重力引入鍾表,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精確的擺鍾。該擺鍾不像以前的鍾表那樣需要另設驅動機構來推動對稱橫臂,而是由地球重力達到推動目的。精確時鍾的出現,使各地區的時間統一起來。
知識小筆記
1657年,荷蘭物理學家克裏斯蒂安·惠更斯把重力引入鍾表,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精確的擺鍾。該擺鍾不像以前的鍾表那樣需要另設驅動機構來推動對稱橫臂,而是由地球重力達到推動目的。精確時鍾的出現,使各地區的時間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