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空狀態--保溫瓶(1 / 1)

1892年以前,人們通過各種方法對飲用水進行保溫。中國人一直使用一種稻草編織的“茶窠”或是厚厚的棉布裹在儲水器外部,以此來延長熱水冷卻的時間。而保溫瓶的出現,使這些成為了永久的回憶。

特殊裝置

1892年,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杜瓦爵士正在進行一項使氣體液化的研究工作。該氣體要在低溫下液化,首先就得設計出一種能使氣體與外界溫度隔絕的裝置。於是,他便請玻璃技師伯格幫他做了一個特殊的雙層玻璃容器。

杜瓦瓶

這種特殊容器的夾層內壁均塗有水銀,而夾層內則形成了真空,該瓶被命名為“杜瓦瓶”,它可使盛在裏麵的液體不論冷熱,溫度都在一定時間內保持不變。由於杜瓦瓶具有特殊保溫功能,至今仍被人們所使用。

伯格的貢獻

杜瓦瓶發明後不久,伯格認識到了這種容器潛在的商業價值。1902年,他便開始推銷保溫瓶。1904年,伯格以自己的名義獲得了保溫瓶專利。為了給自己的保溫瓶取一個合適的名字,他甚至還以競賽的方式,挑選出了“熱水瓶”這個名字。

保溫原理

保溫瓶的原理其實很簡單:瓶有內壁和外壁;兩壁鍍銀,中間呈真空狀,瓶口有塞子;這樣就能很好地阻止瓶內外熱傳遞的3種形式:傳導、對流和輻射。因此,凡是倒入瓶裏的液體,都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它原有的溫度。

知識小筆記

隨著保溫瓶與人們工作、生活關係的日益密切,其構造和性能也得到不斷改進。除原先的鎳製外殼以外,又陸續出現了竹編、鐵皮、鋁、不鏽鋼等外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