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堅不可摧--不鏽鋼(1 / 1)

在不鏽鋼出現之前,西方人比較習慣使用銀、錫和銅合金等材料製作的餐具,因為不鏽鋼餐具的防鏽性能比一般的鐵製品要好得多,也不會遇到刀叉生鏽的難堪。所以,自問世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艱難地改造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士兵們用的步槍膛極易磨損,而且容易生鏽。於是,英國的亨利·布雷爾利想發明一種不易磨損和生鏽的合金鋼。他往鋼中加入各種各樣的元素,進行了多次試驗,但都未獲得理想的效果。

脆弱戰士

有一次,當布雷爾利把鉻摻入到煉鋼的原料之中,新材料出來後,其外表亮光閃閃,十分吸引人。欣喜若狂的布雷爾利便用這種鋼製成了槍管。可惜,這種鋼質地太脆了,在第一次射擊試驗中,就“粉身碎骨”了。

巨大轟動

經過仔細研究,布雷爾利發現,這些鉻鋼任憑日曬雨淋也不易生鏽,又不像一般的鋼鐵一樣“怕”酸堿。盡管鉻鋼不能製造槍管,但並不是一無是處。布雷爾利把它介紹給了一家餐具廠,不鏽鋼餐具頓時轟動了歐洲。

多種改進

不鏽鋼問世後,許多發明家也都為它的改進作出了重大貢獻:法國的吉耶和波特萬發明了耐高溫、抗震的奧氏體不鏽鋼,用於食品工業領域;而美國的丹齊則發明了不鏽鋼中的另一大類--鐵素體不鏽鋼。

不鏽原理

不鏽鋼之所以“不鏽”,主要在於它的組成。當鋼加入鉻等元素後,性能就會改變。這樣,腐蝕物入侵就變得困難,再加上它的表麵又附有一層氧化物保護膜,就像穿著盔甲的戰士一樣,自然就不容易生鏽了。

知識小筆記

當然,不鏽鋼並不是不會生鏽的。在非氧化條件下,它就會發生變化。此外,不鏽鋼中鉻等元素的含量,也會直接影響它的抗腐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