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鏈、紐扣及其他扣件出現之前,人們都是用別針把他們的衣服紮牢在一起的。不過,這些簡易的別針經常會給他們帶來了一些問題:不僅銳利的針尖很危險,並且針也容易滑落。有了安全別針,該難題便被解決了。
古代別針
大概4000年前,克裏特島上的人們製作出一種能扣住衣服的大型別針,從而找到了一個解決穿衣問題的辦法。這種青銅別針被彎了過來,用扣子扣住一端而避免針尖造成的危險。後來的別針還有一個彈簧,以使它們夾牢。
諸多麻煩
早期的人們也經常會用針來固定他們的紙頁,但針損害紙張,也容易刺破手指頭。此外,早期的紙夾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當推動夾子時,突出的金屬絲末端會刺到紙裏而戳破紙張,對紙張造成的損害甚至超過了針。
回形針誕生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個叫做約翰·瓦勒的挪威發明家於1901年提出了金屬絲紙夾的專利申請。由於挪威沒有專利申請體製,所以,他是在德國申請的專利權。幾乎與此同時,幾個發明家也提出了類似的設計。
最終認定
嚴格來說,發明一種安全有效的辦公用品的想法,幾乎同時是在3個人腦中產生。但現如今,人們普遍認為曲別針的發明者是挪威數學家約翰·瓦勒,因為3人中他的設計草圖上標注的日期是最早的--1899年。
知識小筆記
發明曲別針可是挪威人的驕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占領軍禁止他們使用帶挪威國王姓名首寫字母的紐扣,他們便在衣服上別上了曲別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