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數十年來,圓珠筆逐漸成為一種風靡世界的書寫工具。這種筆不僅結構簡單、攜帶方便、書寫潤滑,而且適宜複寫;此外,圓珠筆也省去了需要經常灌注墨水的麻煩。
諸多前身
1888年,美國人約翰·勞德曾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不過,他並沒有將其製成便於人們使用的商品。隨後,英國市場上也曾出售過非書寫用的圓珠筆,但因其用途狹窄,沒能流行起來。
成功替代
1936年,為解決鋼筆字浸潤模糊的問題,匈牙利人比羅兄弟用一根鋼圓管灌滿速幹油墨,在一端裝上鋼珠作為筆尖。接著,他便在各種書寫材質上進行了試驗,獲得了較大的成功。這種筆不僅會留下抹不掉的痕跡,而且筆管內的油墨也不易溢出。
投入市場
1940年,比羅兄弟又對自己的發明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進,並於1943年7月10日申請了專利。到了1945年,這種圓珠筆開始投入市場。這種圓珠筆,是利用鋼珠的旋轉把油墨寫到紙上的一種書寫工具。
巧用諧音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精明的商人大做“原子筆”的廣告,借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彈的餘威來打開市場銷路。其實,“圓珠筆”與原子並無關係,隻是讀音相近而已。盡管如此,圓珠筆還是很快在世界上流行起來。
書寫原理
圓珠筆是把小鋼珠嵌入一個小圓柱體型銅製的碗內,再連接上裝有油墨的塑料管。其書寫原理很簡單,主要是利用球珠在書寫時與紙麵直接接觸產生摩擦力,促使圓珠在球座內滾動,帶出筆芯內的油墨,從而達到書寫目的。
知識小筆記
據說,日本的圓珠筆芯裏裝的幹油墨,可以書寫2萬字。不過,由於書寫字數過多,鋼珠與鋼圓管之間的空隙就會逐漸變大,出現漏油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