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回最簡單的工具
造一些“像樣的生產工具”,就要有與之相對應的“像樣的材料和像樣的人才”。那怕是製造一些最簡單的工具也要具備這兩個條件。
像樣的材料,王義豪是有的,但他不願意動用這些從後世帶來的那點可憐的家底。他還是想盡量的立足於現在這個時代能夠解決的材料。
至於像樣的人才嗎?自己算一個,還有趙大虎,雖說他現在不能動手幹,但他還是可以動腦,動嘴,出主意,想辦法。當然,如果能有一個適當的人來幫助自己就更好了。通過伊大爺的介紹和他自己的觀察,他了解到二拐子是這個時代有名的鐵匠,是一名集木工,鍛工技術為一身的匠人,這可是自己實現“生產資料後世化”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幫手。
他找到了伊尼薩巫師商量,能不能把二拐子借給自己,讓他和自己一起為部落造一些“應手的家夥”。
對於小王爺手中的器械,伊尼薩可以說是這個部落了解最多的人,小王爺的哪件器械不是寶貝。他當然願意自己部落出一個“閑人”和小王爺造一起,為部落打造一些“神器”。於是他自己主動的承擔了逸龍閣裏的全部事務。包括對趙大虎的照顧。讓王義豪專心的造些“應手的家夥”。
王義豪是個說幹就幹,雷厲風行的人,馬上把二拐子找來,首先他詳細的了解了目前遼國的鋼鐵生產的情況和現在的製造水平,和二拐子商量、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能製造出比目前部落裏所使用的更好的工具。
這讓二拐子有些受寵若驚,二拐子他現在不光是把小王爺看成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同時還看成是自己的師傅,他看著小王爺畫的那些圖紙簡單明了,一目了然。在看看人家那數字更是好寫,好認,好記。小王爺神通廣大,辦法多多。隻是因為他是王爺,自己是個身體殘疾、地位低下的匠人才沒幹開口提出拜小王爺為師這個要求。
他告訴王義豪,欲取一塊百煉鋼,首先要采用上等的好木炭作燃料,在爐中將鐵石煉成“塊煉鐵”,待爐子冷卻後取出這塊鐵疙瘩。但鐵疙瘩的鐵質軟,雜質很多,要經過反複鍛打,打密實,才能得到“鋼”。
王義豪知道,生鐵、熟鐵和鋼的主要區別在於含碳量上,含碳量超過2%的鐵,叫生鐵,隻能用於鑄造和做為煉鋼的原料;含碳量低於0.05%的鐵,叫熟鐵,也叫純鐵。熟鐵質地很軟,塑性和延展性好,可以拉成絲,強度和硬度均較低,雖然容易鍛造和焊接。但總體用途不廣;含碳量在0.05%-2%當中的鐵,被稱為鋼,鋼的用途是不言而喻的,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和人們日常生活中息息相關,不可或缺的成分,也是後世社會的物質基礎。
雖然人類對鋼的應用和研究曆史相當悠久,但直到19世紀貝氏煉鋼法發明之前,鋼的製取都是一項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二拐子所說的正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煉鋼工藝流程。用這種方法練成的塊煉鐵,也就是二拐子所說的鐵疙瘩,含碳量低,質地軟,雜質多,是人類早期煉得的熟鐵。再用塊煉鐵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熱吸碳,提高含碳量,然後經過反複的鍛打,除掉雜質又滲進碳,從而得到所謂的百煉鋼。百煉成鋼的這一成語也就是出之於此。
這種鋼的質量很不好,煉這種鋼碳滲進的多少,分布的是否均勻,雜質除掉的程度,都非常難掌握。而且冶煉出來的塊煉鐵必須經過“冷化”,才能得到塊煉鐵,為了使鋼的組織致密、成份均勻,雜質減少,必須要經過反複加熱折疊鍛打,因此生產效率極低。即使這樣所得到的“鋼”,所含雜質也是很高的。
所以,不可能為了得到一把斧子和一把鋸耗費這麼大的力量,既是付出了這麼大的力量也很難達到自己的要求。
他了解了這些情況後,他想完全使用現在這個時代的材料來解決製造一些象後世那樣的簡單工具的計劃落空了。他在心裏暗自罵這些古今的小說家,真******能胡說八道,吹牛b,就憑這種生產工藝和現在的技術怎麼可能生產出來“斬金斷玉,削鐵如泥”“砍銅剁鐵,吹毛斷發”的刀斧來呢?就是使用“使工師擊冶石,求其鐵燒冶之,使成水,乃後使良工萬鍛之,”這樣的煉鋼新工藝,把生鐵加熱到熔化或基本熔化之後,在熔爐中加以攪拌,借空氣中的氧把生鐵中所含的碳化掉的炒鋼工藝,”得到的鋼,也很難達到他們所吹噓的的那種隻有在後世電爐或純氧吹頂的高爐中生產的高速工具鋼才能到達的削鐵如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