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的關鍵之三是改變形象,使他徹底消除自卑的心理,去勇敢地麵對未來,大膽地迎接命運的挑戰。
有了這三個立身之寶,還怕朋友擺脫不了厄運的枷鎖嗎?
那麼,當朋友身居高位的時候,往往是花團錦簇,榮華富貴,這種情況下,他需要什麼呢?作為朋友,你主要是幫他立德。
立德的關鍵之一是戒傲。防止因驕傲自滿而放鬆自我修養,防止因居高臨下而輕慢他人,更防止因有權有勢而惹是生非。
立德的關鍵之二是揚名,位置越高越容易招來人們的議論,議論中必然有褒獎和貶抑,作為朋友,應該幫助他樹正名,維護他的威信。
立德的關鍵之三是批評,人所處的位置越高。越不容易聽到反麵的聲音,作為朋友,如果關心他,就應該經常對他進行批評和提醒,使他保持清醒的頭腦。
與師者同行
卡耐基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交朋友有助於博學多聞;交談有助於互相教益;朋友成為你的老師;要讓學問的用處和交談的樂趣有機融合;要樂於和悟性高的人在一起相處;你說的話須博得聽者的喝彩;你聽到的話須使你多識多聞。”
這段話給我們的啟示是:作為21世紀的新人,與什麼人相處才會對自己有益?
申徒嘉是個受過刑罰並被削去腳趾的人,他和鄭國的宰相子產一同拜一人為老師。子產對申徒嘉十分鄙視,很少和他說話,更不用說一塊兒走路了。
一次,子產正要出門,申徒嘉要與他一塊兒出去。想不到子產冷冷地說:“我是宰相,而你則是刑餘之人,你不可以和我一同出入,以後也不可以和我同坐在一張席子上。”
申徒嘉很驚訝地說:“我本以為你是道德高尚的人,所以才和你同出入,一塊坐席子。想不到你居然說出這種話。”
子產急了:“你是個殘廢的人,不先反省自己的過失竟來責備我,難道你想和堯舜爭善不成?”說完甩袖而去。
第二天,申徒嘉對人說:“肯承認自己過失的人太少了。我從前誤入歧途,到處受人汙辱所以我才拜在師父門下。十幾年來,我完全忘記了自己是個殘廢的人。我與子產原以道德為友,想不到他仍斤斤計較我的形體。”
子產知道後,大為慚愧,便向申徒嘉道歉說:“我錯了,請不要再向別人說起這件事!”從此之後,他們兩人成為知心朋友。
如果你的身邊多幾個可以為師的朋友,那麼你的人格就會變得更加高尚,也將因此而獲得更多的朋友。
不要出賣朋友
友誼需要忠誠來嗬護,出賣朋友的人最為人所不齒。麵對困難或共同的敵人,朋友之間惟有團結起來,才能擺脫厄運,如果以出賣朋友作為脫身之計,那麼自己也難逃覆滅的命運。
一天,驢子和狡猾的狐狸結成朋友,一起到森林中去尋找食物。沒走多遠,它們遇見獅子。
狐狸見危機當前,便走到獅子麵前,答應出賣朋友,替獅子想法捉住驢子,其條件是隻要獅子不傷害它自己。
獅子假裝答應了狐狸,於是狐狸騙驢子到一個深坑前,將驢子推了下去。
獅子見驢子已經無法逃脫自己的掌心,就立刻先捉住狐狸,然後再去“收拾”驢子。
其實,狐狸如果和驢子聯起手來共同對付獅子,是能擺脫困境的,但在危險麵前它卻出賣了朋友,自己也落得個悲慘的下場。朋友之間也如此,當在困難來臨時,隻有同心同德,相扶相攜,才能擺脫厄運,渡過難關。
給朋友麵子
和朋友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意見不統一,如果此時你特別固執己見,就容易同朋友爭論起來,而且火藥味濃烈,會傷了彼此的感情。這時候,如果是你得理,就應該有容人之心,可以耐心地向朋友解釋,而且要使用不帶刺激性的語言形式,以避免衝突的擴大。
張先生上朋友家吃飯,進餐時賓主聊起了一條高速公路的修建問題。張先生強調,公路的進度一再推遲,是有關方麵的一個嚴重錯誤;而朋友則不同意,認為公路本來就不該興建。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話趕著話說,爭論漸趨激烈。後來那位朋友把問題扯到“很多人自私心重,沒有環保意識”上麵,顯然是在批評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