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惟有行動,才能改變貧窮(1)(3 / 3)

這類嗜好惟一不便的是,他是個保險推銷員,打獵釣魚太花時間。有一天,當他依依不舍地離開心愛的鱸魚湖,準備打道回府時突發異想。在這荒山野地裏會不會也有居民需要保險?那他不就可以同時工作又在戶外逍遙了嗎?結果他發現果真有這種人:他們是阿拉斯加鐵路公司的員工。他們散居在沿線五十哩各段路軌的附近。他可不可以沿鐵路向這些鐵路工作人員、獵人和淘金者拉保險呢?

孟列就在想到這個主意的當天開始積極計劃。他向一個旅行社打聽清楚以後,就開始整理行裝。他不肯停下來讓恐懼乘虛而入,自己嚇自己會使以後自己的主意變得荒唐,以為它可能失敗。他也不左思右想找借口,他隻是搭上船直接前往阿拉斯加的“西湖”。

史威濟沿著鐵路走了好幾趟,那裏的人都叫他“步地的史威濟”,他成為那些與世隔絕的家庭最歡迎的人,不隻因為沒有人願意跟他們打交道,他卻前來拉保險;同時,他也代表了外麵的世界。不但如此,他還學會理發,替當地人免費服務。他還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烹飪。由於那些單身漢吃厭了罐頭食品和醃肉之類,他的手藝當然使他變成最受歡迎的貴客啦。而在這同時,他也正在做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徜徉於山野之間、打獵、釣魚,並且——像他所說的——“過史威濟的生活”。

在人壽保險事業裏,對於一年賣出100萬元以上的人設有光榮的特別頭銜,叫做“百萬圓桌”。在孟列·史威濟的故事中,最不平常而使人驚訝的是:在他把突發的一念付諸實行以後,在動身前往阿拉斯加的荒原以後,在沿線走過沒人願意前來的鐵路以後,他一年之內就做成了百萬元的生意,因而贏得“圓桌”上的一席地位。假使他在突發奇想時,對於做事的秘訣有半點遲疑,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

“現在就去做”可以影響你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可以幫助你去做該做而不喜歡做的事;在遭遇令人厭煩的職責時,它可以教你不推拖延遲。但是它也能像幫助孟列·史威濟那樣,幫你去做你“想”做的事。它會幫你抓住寶貴的刹那,這個刹那一旦錯過,很可能永遠不會再碰到。

請你記牢這句話:“現在就去做!”

當我們窺見夢想即將成真的曙光,且著手準備促其實現時,可能會覺得這些偉大的夢想令人震懾。

這裏套用某位禪師的話來說:

“要走遠路,先察近處;要成大業,先慎小事。”

另一位禪師說:

“研磨寶石,曆多時才見其減損;栽植樹木,積日久始見其茁壯。”

這兩句話正說明:

從小處著手,為成功做準備,終可在大處回收成果,實在相當神奇。

跨出去,別猶豫!

準備非常重要。無論如何,第一步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但緊接著更重要的是采取行動!小心不要患上隻準備不行動的“分析癱瘓症”,我們可能花了大量時間準備旅行,結果卻根本沒上路。應該仔細研究達成願望的最好辦法,並分析自身處境、長處,個人所必須麵對的挑戰,所可能遭遇的障礙,以及實現夢想所須具備的全部條件。

謹慎的人會嚴謹分析大目標,而得到許多較小且較容易達成的單元目標,然後,再累積小成就以取得大成功。如果經過反複分析,仍然患得患失,不敢付諸行動,就患了所謂“分析癱瘓症”。

分析和準備本身都不是目的,隻是達成目的的手段——我們是藉其完成人生目標,千萬不可本末倒置,一味的準備,遲遲不展開追求目標的實際行動。

對美式足球與籃球選手而言,柔軟體操、跑步、重量訓練、伸展運動很重要;如要他們整天光做這些,而不進行下場打球,勢必無法繼續下去。同樣,如果光是製訂策略,卻不見行動,是件相當沒意思的事。世上有兩類人:

一種人旁觀事情發生,另一種人促使事情發生。

這個世界上,觀眾已太多,我們需要更多演員,更多實際參與、推動、實行、貢獻和開創的人。

莫耶士就讀於北德州州立大學時,硬著頭皮寫信給總統候選人詹森,自願加入助選團,為詹森爭取德州選票。莫耶士勇敢跨出這麼一步,使他成為公眾人物。在極短的時間內,成了美國總統的新聞秘書,然後當上某電視新聞網的評論員,成為也許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廣播人。莫耶士多年來始終擁有展現才華的機會,這一切皆啟始於一封自我推薦信;即他主動跨出的第一步,也就是“行動”兩個字。

希爾個人有不少類似經驗,雙親培養他從小主動開創的精神,要求他如果發現有必須的促成某種變革,或者有必要讓某些事發生,就應該采取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