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不要埋怨:利用別人的批評來改進自己(3 / 3)

“我曉得你是怎麼想的,你是想用這項工程來陷害我。你上次恨我,於是這次特別請了工程師核算,故意扯我的後腿。我的計算是對的,你在蔑視我的能力。”

皮茲回答說:“那麼,好,你自己去請幾個工程師來計算罷,看看結果如何。”

最後他承認自己的計算是錯了,皮茲便對他說:

“現在我們隻能各走各的路了。因為你不能接受公正的批評。”

像這個青年的這種態度,實在要不得。把自己的任何錯處都歸咎於別人,以為別人有意傾軋自己,並時時刻刻認為自己是完美無缺的。如果我們已是完美無缺的,便不必再求什麼上進了。一個人一旦有了這種觀念,他在世上將無任何地位可言。

聽到別人批評的時候,不要養成一種感覺自己是受了羞辱的習慣。無論怎樣,如果你的仇敵能指出一條路打破你的自負心,使你能夠改進,那麼,他實在是幫了你的大忙。

司退裏16歲的時候,在一個大五金商號裏做店員,這正是他所希望的一個職位。他的前途是光明遠大的,他努力工作,各方麵盡心學習,自己盼望著將來做一個成功的五金銷售員。他以為自己是上進的,但是其上司卻看法不同。

“我不用你了,你是學不會做生意的。你到塞強鑄造廠去做一個工人吧。你那種蠻力,除了做這種工作之外,沒有什麼別的用途。”

對於一個年輕人的侮辱,還有甚過於此的嗎?被炒魷魚,這是何等的打擊!然而他卻始終以為自己工作得很好。那麼,他是否預備到鑄造廠去呢?他的頭腦裏是否充滿了風和水等龐大的動力而不是思想呢?他受了很大的打擊,他被打倒了。他的首次衝刺失敗了,但是結果他重整旗鼓,決心要得到勝利。

“你可以辭退我,但是不能削弱我的誌氣,”他對那殘酷的經理反抗說,“有一天如果我還活著的話,我也要開一個像這樣大的五金店。”

他的話並不是一種氣憤的發泄而已。這個青年因第一次的失敗而驅使他不停地努力,一直到他成為全國最大的五金商品商之一。如果沒有受這次打擊,恐怕司退咀永遠是一個平庸的銷售員。在受打擊之前,他以為自己的工作是很好的——這種自滿足以消滅他那種求上進的刺激。他在那個粗魯的經理之下所受的打擊,正是促使他上進的必要原動力。

行動是你改變現狀的捷徑,而埋怨則隻能消磨你的鬥誌,出退你的信心。埋怨是你不敢來爭取行動的借口,是來自內心恐懼的借口。

行動本身會增強信心,埋怨隻會帶來恐懼。克服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行動。

要增加恐懼感的話,隻需埋怨、等待、拖延、推托就可以了。

傘兵教練說:“跳傘本身真的很好玩。讓人難受的隻是‘等待跳傘’的一刹那。在跳傘的人各就各位時,我讓他們‘盡快’度過這段時間。曾經不止一次,有人因幻想大多‘可能發生的事’而暈倒,如果不能鼓勵他跳第二次,他就永遠當不成傘兵了。跳的人拖得愈久愈害怕,就愈沒有信心。”

“等待”甚至會折磨各種專家,讓他們變得神經兮兮。《時代雜誌》曾經報道美國最有名的新聞播音員愛德華·慕羅先生。他在麵對麥克風以前總是滿頭大汗,一開始播音以後,所有的恐懼就都沒有了。許多老牌演員也有這種經驗,他們都同意,治療舞台恐懼症惟一的良藥就是“行動”,立刻進入情況就可以解除所有的緊張、恐怖與不安。

一般人應付恐懼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不做”,或是埋怨這、埋怨那,即使最老練的推銷員也難免。他們為了克服恐懼,往往在客戶附近徘徊猶豫,要不然幹脆找個地方一杯又一杯地喝咖啡來培養自信與勇氣,這樣根本沒有效果。克服恐懼——任何一種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刻去做”。

你害怕電話訪問嗎?馬上就去打電話,你的恐懼便會一掃而光;萬一你仍舊拖拖拉拉,你會愈來愈不想打了。

你是不是不敢做一次全身健康檢查?隻要你去,所有的疑慮都會消失。你可能什麼毛病也沒有;萬一有,也可以及早發現。如果不去檢查的話,你的恐懼會越來越深,直到真正生病為止。

你是不是不敢跟上司討論一個問題?馬上找他討論,這樣才會發現根本沒有那麼恐怖。

建立你的信心,用行動來消除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