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農民的忠誠代言人,農村改革的積極推動者(3 / 3)

在農村改革過程中,農研室在安徽阜陽地區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村改革試驗區。當時阜陽地區出現了一批戶辦、聯戶辦、村辦、鄉辦幾個輪子一起轉,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品或數品”的群體經濟小區,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當時我還在安徽工作,有一天發展研究所杜鷹打電話給我,說杜老(杜潤生)建議要在阜陽建立地區鄉鎮企業改革試驗區。經安徽省同意後,再報國務院正式批準。我表示我們完全同意,歡迎你們來搞試驗。經國務院批準後,中央農研室成立了農村改革試驗區辦公室,並正式派杜鷹為組長,帶領一批青年同誌到阜陽進一步調查,並開展各種試驗項目,取得顯著成效。在這個基礎上,農研室先後在15個省、市、區,建立了18個各種不同類型的試驗區,同時還建立了400多個固定觀察點,每年都派出許多青年同誌到試驗區、觀察點去工作。一方麵進行調查研究,一方麵在實踐中進行試驗。這種做法,既使這些年輕同誌在實踐中受到鍛煉提高,增長才幹,同時又推動中國農村改革的深入發展,對製定有關政策和法規提供了科學依據,起了重要作用。另外,中央農研室每年還派出一批青年到國外當訪問學者,學習深造。經過幾年的努力,農研室培養出一批青年精英。如今,這些青年有的走上了中央和省市有關部門、大學、研究單位的領導崗位,為國家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五、杜潤生十分重視農村剩餘勞動力在流動中就業,為中國走出城鄉經濟二元結構作出了貢獻

1987年秋我調到中央農研室後,曾組織部分青年同誌成立農村剩餘勞動力流動與轉移的課題組。最後寫出一篇很有分量的《資源、包袱、財富——中國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現狀及發展情景》的調查報告。報告在中央農研室的刊物《農村經濟研究》上發表後,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大家認為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太重要了,因而提出成立研究會的設想。當我將這一報告和設想向杜潤生同誌彙報後,得到了他的讚成和支持。他明確批示,說:“就這個問題進行研究非常重要。在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300~2000美元階段理應出現農業勞動力加快轉移的過程,我國轉移障礙何在?日本、韓國的經驗可作借鑒。望繼續研究得出幾條建議,納入國家發展計劃。”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於1989年5月5~7日在北京房山縣召開了“中國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研究會”成立大會。在這次會上我作了《我國現代化過程中的人口就業問題》的主題發言後,杜潤生作了《國家發展與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重要講話,他說:“現在全國都很關注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問題,最近有人對農民流入城市說成是‘盲流’,搞不好會出現動亂。這種看法值得注意,把剩餘勞動力問題研究清楚,也說明成立中國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很有必要。”他說:“我國人口太多,主要是農民太多,這是個非常大的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就業結構和產業結構不匹配,就形成了所謂‘二元結構’,現代化工業與傳統農業長期存在……把城市和鄉村變成一種對立關係……這是很不利的局麵。”“現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幾千萬,硬要把這些勞動力趕回農田,產生的問題難以想象,要謹慎從事。”“總之,需要研究的問題很多,研究會成立,有利於動員研究力量,安排課題。九億農民是巨大的人力資源,開發就業門路,提高就業技能,將大大增加社會財富,是一件必須辦好的大事,為此祝會議成功。”

會議選舉我為第一任會長。

研究會成立後,在杜潤生的支持下,研究會把調查研究貫徹在工作的始終,在調研的基礎上,在兩部一中心即勞動部、農業部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領導下開展了農村勞動力開發就業項目的實驗,推動了“打工創業潮”的出現,使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走上“合理有序流動”的軌道,促使了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形成,為我國走出二元經濟結構,推動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六、為解決“三農”問題奉獻一生

他提出:農村問題是個永恒的主題,吃飯的問題永遠是第一件大事,要不斷探索研究、實踐、改革和創新。

1989年“六四”政治風波之後,中央農研室、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被撤銷。杜潤生退出了工作崗位,這時他已76歲了。但他仍然心係“三農”,繼續調查研究,為“三農”問題獻計獻策,在他的領導和策劃下創建了“中國農民企業家聯誼會”和“中國農村改革研究基金會”,對在農村改革研究中有成績的工作者進行評選發給獎金。他雖然耄耋之年但筆耕不止,出版了《中國農村製度變遷》、《中國農村改革》、《杜潤生自述:中國農村體製變革重大決策紀實》、《杜潤生文集》等著作,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杜潤生退出工作崗位後,農業部農研中心每年春節期間都舉辦一次團拜會,把原中央農村政研室、國務院農發中心的老同誌和研究人員請回來進行座談。一方麵向老同誌彙報一年的工作,另一方麵請老同誌發言,但最主要的是聽杜老的發言。他每年都能針對“三農”問題講一些新的觀點,提出新的要求。

在紀念中國改革30年的活動中,杜老獲得多種獎項,如中國農村改革終身成就獎、中國農村改革重要人物30人貢獻獎、中國經濟學界對他提出的“農村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適當分離,實行統分結合、雙層經營家庭聯產承包製”的理論,授予重大創新獎等。

總之,杜潤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誌。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是中國農村問題最著名的專家,農村改革的主要推動者和支持者,是“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製”理論的創建人。他知識淵博,作風民主,備受人們尊重。他重視調查研究,體察民情,他“知農”、“尊農”、“愛農”,和農民心連心,為中國的“三農”事業貢獻出畢生的精力。我曾在他的領導下工作三個年頭,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從他的堅強的革命意誌、工作作風、工作方法及其高尚品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等各方麵都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他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是我們的學習榜樣。杜老已年屆百歲,衷心祝願他多加保重,壽比南山!

(本文作者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