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有一個說法,我是第一次從你們的文件上看到的:花錢的事,采購的事,首先要把一切人視為不可靠。很有哲理,要很好體會。這是經驗之談。中國人早就有個說法: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有一個人給你出問題,你就防不住,所以要預先全麵設防,不要輕信承諾,要有報警器。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幾百年,有些經驗很值得重視。
知識現在是稀缺要素,市場經濟保護知識產權。引黃要更多地靠人力資本的投入,力爭把工程變成一個知識工程。工程是一個多係統的結構,有引水、有發電、有財務、有水工等多係統,在這個多係統裏,從實際出發,解決一些新問題,積累一點新學問。這是可以辦到,也是一定能辦到的。
(1)必須群策群力,群策就是叫大家都開動腦筋,發揮主動性、創造性。要收羅一批人才,‘總指揮三上清華’,很好,還有別的地方可去。
(2)要擬出一個學習計劃,選一些項目,進行培訓。
(3)要製定好報酬激勵製度,要拉開距離,對能用腦筋的人、能夠創新的人給出好的報酬。當然也不能放棄精神鼓舞。
(4)要發展信息技術,把計算機網絡搞好,要搞知識編碼。明白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搞,靠誰搞,在什麼地方搞;還要加快知識的傳遞,信息的傳遞,減少會議,節省紙張,做到‘秀才不出門,就知天下事。’靠計算機把空間縮小,把信息傳遞加快,把谘詢服務搞好,把情況彙報搞好,把一切情況都收在自己的視野裏。
(5)最後一條是對領導人的要求:要具備改革開放時代的品質,銳意進取,破除封閉,對國外的知識不封閉,對同行同業先進經驗也不封閉。除用好本單位的人力外,還應善於利用國內外知識產業,提供谘詢,對不同意見兼容並蓄,聽後再進行篩選,不要被自己的思維定勢所局限。用人要用開放型的人,也許會用錯幾個,那也比保守而不敢用人的好。
杜老特別強調工程質量。他說:“一定要竭盡全力保證工程的質量,不但要對得起當代人,還要對得起後代人。要叫後代人說我們祖一輩、父一輩這個工程搞得不錯。”
最後,杜老以他特有的眼光和胸懷期望我們引黃工程的全體同誌“擴大引黃的成果,向全流域的治理進軍,心中要有一個大黃河、大流域的概念,不是光有山西的概念。這是我的一點希望。”
杜老這次講話的內容十分豐富,我們長期用以指導方方麵麵的工作。特別是他提出的“大黃河”、“大流域”的概念,又進一步開闊了我們的眼界。
經過長期的努力,引黃工程的南幹線終於貫通。2002年10月18日,在南幹線七號隧洞的出口處——頭馬營舉行了隆重的試通水儀式。至此,人們盼望已久的黃河水終於流進了太原。
應該說,這是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不過,體製改革沒有能夠按照原來的方案進行到底。一位長期主管水利建設、富有經驗和膽識的老同誌在電話裏對我說:“引黃水是流到了太原,但依我的觀察,引黃的體製和引黃的精神死亡了。”我難以應對,陷入沉思。沒有法製的保障,體製改革是很難進行到底的。不過,改革總是艱難曲折的,需要幾代人忘我地付出心血和犧牲。隻要付出,總有結果。杜老,請您放心,當年紮進人們心中的引黃精神,一定會在人們的期望中傳承,肯定會有發揚光大的那一天。
(本文作者係山西省政協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