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杜老參觀了山西省萬家寨“引黃入晉”工程並聽取了工程彙報,而後,杜老就水資源問題講了三點看法。第一,中國是一個缺少水資源稟賦的國家,同樣,山西也是一個缺水的省份。水資源是我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的最大製約要素。第二,水資源問題已到臨界點,解決的辦法不應是過度開發地下水資源,而是要充分利用河流,興辦水利,控製汙染,限製人口。第三,水利工程質量關係千秋萬代,要經得起曆史的考驗。在這裏杜老強調了充分利用河流的水資源,而非過度依賴地下水的問題。由此想起,杜老曾經告訴我,中國科學院一位著名地質學家曾給杜老寫信,對一些地區過度利用地下水,特別是開采1000米以下的地下水表示極為擔憂。地質學家表示,1000米以下的地下水是經過上億年時間自然形成的,它的存在對穩定地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過度開采將會引起無法估量的嚴重後果。杜老閱後,即將此信轉呈胡耀邦總書記。胡耀邦總書記對此作了批示。
9月15日,杜老為山西省運城地委幹部作了題為《經濟轉型時期的農業》的報告。杜老表示,目前,中國農業是處於農業國向工業國過渡和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階段,帶有明顯的過渡時期特性。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迅速擺脫貧困積弱,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我們國家實行了趕超戰略。在農村政策上的具體體現就是,用工農業產品“剪刀差”的價格政策替代稅收管理,實行統購統銷,將農村資源低價轉移到城市,加快工業的原始積累。雖然,集中資源發展了重工業,但最終導致農民利益受損,使資源分配、就業結構和產業發展不均衡,影響了國家長遠發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後,農民經營自主權得到恢複,激發了農民積極性,解決了吃飯問題。但轉型時期的農業所麵臨的問題是農業的自主權還未過渡到市場,農業資源未得到充分有效的配置,工業繼續向農業提取積累。由於運城地區處於黃土高原幹旱地帶,為此,杜老又一次提到了節水農業問題,希望運城地區能在節水農業上創出一條新路。節水農業是杜老始終牽掛的一件大事。在以色列,有一個蜚聲世界的農業節水技術專家,其節水方法很好地解決了以色列的農業灌溉。他來華訪問時,杜老在百忙中接見了他,並請他來中國幫助提高農業節水技術。以色列專家答應了杜老的要求,允諾退休後以誌願者身份到中國西部幹旱地區指導、推廣和普及節水技術,但遺憾的是以色列專家病故,未能如願。杜老每次談起此事都非常遺憾。他說,這位以色列專家不僅有精湛的技術和適合中國西部幹旱地區的節水方法,而且對中國人民非常友好,真是太可惜啦!中國是一個缺水國度,水資源短缺始終是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問題。
9月18日,杜老為山西省直機關幹部作了題為《對當前經濟改革形勢的看法》的報告。他老人家就改革、開放、發展和穩定的方針政策,以及相互之間關係為機關幹部作了深入淺出的精彩講演。報告廳內,座無虛席,許多幹部無座,站在過道傾聽。他們深深欽佩杜老的縝密思維、嚴謹表述、豐富知識和對經濟形勢的準確把握,杜老的講演常被掌聲打斷。
在杜老身邊工作的五年,是迄今為止我在思想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麵收獲最大的時期。我從他老人家身上看到了一位老共產黨員襟懷坦蕩、光明磊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高貴品質,也從他老人家身上學到了如何分析問題、表述觀點和解決問題的優良學風和工作方法。雖然,杜老已是百歲世紀老人,但我每次到醫院看望他時,老人家總要問起經濟形勢,他心係農民和農村,關心國家建設,令人敬仰和感動!
(本文作者係加拿大注冊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