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95歲杜潤生仍心係“三農”土地承包政策要長期不變(2 / 2)

期待城鄉一元化早日到來

NBD:您對增加農民收入、減小城鄉差距有何建議?

杜潤生:要想農民富起來,非得減少農業人口不可,把更多農民變成市民,才能提高農民收入,借以緩解人地緊張關係。農民就業要以大、中、小城市為載體,發展中小企業,吸收農民就業。進城的農民如果能得到金融市場的支持,就有條件發展個體、合夥製和股份製企業,從事二、三產業。農村人口減少了,每戶的土地經營規模就會擴大,農村勞動生產率就會提高,科技含量就會逐步增加。出去的富了,家裏的也富了,農村問題也就好辦多了。

NBD:您理想中的農村是什麼樣的?

杜潤生:我們的農村現在是城鄉二元化,應該把它慢慢消滅掉。改革開放30年了,我國城鄉之間的差距甚至有擴大的趨勢。農民還是農民,市民還是市民,這中間不僅僅是一個戶口的問題。

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解決的地步了。現行的戶籍製度限製了農民的自由流動,農民沒有遷徙權,上億農民無法在城市安家落戶,缺乏恒產恒心,沒有取得和市民一樣的國民待遇,要盡快改。今後城鄉要平衡發展,城鄉差距不要再擴大,工農差距別擴大,實現城鄉一元化。

經驗證明,城市化率上不去,農村要富起來是不可能的。如今,農民已經有了經營土地的自主權,加上市場交易自由,接下來就是政治上的民主權利要跟上。我們不該簡單地把農民當成一個農副產品的供給者。

95歲仍心係三農的杜潤生

2008年10月9日,第十七屆三中全會正在京西賓館舉行,杜老托人為自己正在開會的得意門生王岐山送上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三卷本的《杜潤生文集》。

杜潤生,1913年生,山西省太穀縣陽邑村人,中國共產黨內最資深的農村問題專家之一。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擔任中央農村工作部秘書長,70年代末80年代初擔任農委副主任,80年代初期以後擔任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期參與中國農村問題的決策製定工作。從1982年到1986年連續五年參與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個“中央一號文件”,對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在中國農村推廣和鞏固起到了巨大作用。

杜潤生是公認的當代中國農村改革政策製定的核心人物之一。經濟學家周其仁曾這樣評價自己的恩師杜潤生——他擁有厚實的農村、農民和多方麵的知識,但一輩子注重調查研究,對新情況、新問題永遠抱有強烈的求知欲望。

2008年9月底,第四屆中國發展百人獎(農村)獲獎名單公布,杜潤生無可爭議地獲得了終身成就獎。

(原載《每日經濟新聞》2008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