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上黨磨難多(3)(2 / 3)

白水寺在五集村東南約三裏處,學生每天吃過早飯後上學。學生見老師不再叩頭,隻是點頭鞠躬。

每天早晚,奶奶都讓我給夫子老爺叩首燒香。有時回家晚了,奶奶不在屋,我也就免了一次禮拜。

馬老師年齡才比我們大十多歲,所以學生們不太聽他的話。老師是恨鐵不成鋼,生氣時就說:“不打不成才!”於是用體罰來管教淘氣頑皮和功課不長進的學生。小學生貪玩,念課文、背書稍有錯失,不是手心就是屁股要挨板子。

我雖說淘氣,也挨過打、受過罰,但記性好,念書還是用功的。我們學的是《通俗國文教科書》課本,第一冊上的人、口、手、耳、牛、羊、刀等是有字有圖。對初上學的小學生,老師一天隻教一個字。寫字用毛筆,白紙下襯上紅字影格,仿著描寫,叫“描紅”,實際是蓋黑,一個字要寫好幾天。

後來又學《三字經》、《百家姓》、《四言雜字》、《六言雜字》、《必讀雜字》、《童蒙須知》等,還記得“天高懸日月,地厚載山川”、“男子莫忘秋耕地,女子莫忘春紡花”、“好言難得,惡語易施”、“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三人行,必有我師”等名句。

張滿成等年齡大的學生,讀的是《論語》、《中庸》、《大學》和《詩經》等。

這三年學堂沒有白上,我的確學了許多新知識,懂得了不少做人做事的規矩。第六冊上有西漢班超投筆從戎和東漢馬援北征匈奴的故事,他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好男兒寧死戰場,以馬革裹身而還,也不死在兒女手裏”的豪言壯語在我心中激起長大當兵衛國的願望。

每年的春、夏、秋季,我還得放牲口、拾糞等,實際上念了三冬天書。後來不上學了,我仍喜歡寫大字,沒有筆墨,買不起紙,勞動之餘就用柴棒在地上劃,或者睡覺前用手在肚皮上練。過春節時,看見誰家春聯寫得好,就心記手劃,這樣也練出了一手毛筆字。我也臨摹過書法碑帖,最喜愛的是柳公權書帖,因為它筆力挺拔。同時也聽老人講,學書法要“先學歐(陽詢)後學柳(公權),又有骨頭又有肉。”所以也借上書帖練習過一陣子。後來,逢年過節,我不但給村上鄉親寫對聯,還給鄰村人書寫春聯哩。至於寫的內容,主要是平時留意,如別人家的貼聯、唱戲中的詩句等我用心記下,等到來年,我就有寫的內容了。

後來,我當村公道團團長時,也是村上神社的頭兒“社首”。當時人們講迷信,為祈求神明保佑,每逢廟會或到別處寺廟祭奠神明時,都要請劇社給神明唱戲,點劇目時都由我來書寫老虎牌。有了這個基礎,在我參加革命後需要搞宣傳刷寫標語的任務時,我就能夠擔當起來了。

我生性活潑,自小頑皮,上學時還常搞惡作劇,所以受罰挨打也為多。有一次,我一進教室給老師行禮時,故意上前一步碰到講桌上,引起同學們哈哈大笑。

老師教寫毛筆大字,我偷偷把老師研墨汁的墨錠藏到夜壺裏。老師了解是我幹的壞事後,用板子把我的手美美打了一頓。手被打腫了,可我還給老師找麻煩,後來偷偷把茅坑前固定用作手扶的木橛子折斷後再輕輕插上,結果把老師閃倒坐了一屁股髒。這的確有點過分,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對不起馬先生。

上學期間,我們常在一起玩耍的小朋友有張長富、張銀鎖、張富則、張生槐、路旺則等。我們小夥伴有時與別的同學打鬧,老師總認為是我惹事。我在學校挨打受罰,回到家又遭父親責罵。這樣,我覺得是兩頭受氣,慢慢就不願去學校了,寧願在家幹抬水、調和煤的家務活和割草放牲口等。我到十歲時,死活不想去了,還故意逃學,跑到條爐上鬧著要幹大人做的事即趕毛驢送炭、揀毛鐵等。

父親看我實在不想上學了,也沒有強求。他說:“窮家孩子命窮,會種地才有飯吃,學點打鐵的本事才能掙錢花。咱家幾輩祖先都不識字,念書識個數,認得當鐵匠用的矸、煤、鐵、礦、炭這些有用的字也就行了。”他一再說:“想要成家立業還得學點真本事,有了本領才能做人哩。藝不壓身,沒有手藝就得當一輩子窮漢,給人家當牛作馬,還落個別人看不起。現在你不想念書了,就不用去了,跟著我學打鐵吧。”父親的這個決定,著實讓我興奮了好一陣子。

十歲上學鐵匠手藝我從十歲起(1926年),到條鐵爐學打鐵了。鐵爐的鐵匠有賈石頭、賈小鬆、陳天和、和小石、張鎖則等七八個人。他們常講:“打鐵先要本身硬!”、“百煉成鐵,千煉成鋼,萬煉成金啊!”後來我慢慢體會到:這些話不但是是學打鐵的道理,也是做人成才的哲理。

我對學打鐵很有興趣,開始是幹輕活,如趕毛驢馱煤炭、揀毛鐵、拉風箱。鐵爐的風箱大,而我個子還不夠高,起初很吃力,但我願意與鐵匠陳天和等大人們在一起。春去秋來,隨著年齡增長,我個子長高了,氣力增大了,識別鐵礦石、煤矸石的能力增強了,並開始參與煉鐵和鍛造鐵器的操作。打鐵是不能怕爐火烤、鐵渣燙的,當我親手掌握爐鉗把毛鐵坯鍛造成器物時,才感到當個鐵匠還真不容易。父親手把手地傳授鐵匠手藝,他一再說:“不吃苦中苦,難熬人上人”。我學打鐵很用心,時間一長也就掌握了一套熟練的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