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中原熱血灑(1)(2 / 3)

晉南戰役首次記功1947年3月,全國戰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國民黨軍被迫放棄對解放區的“全麵進攻”,改為“重點進攻”,並將重點放在陝甘寧和山東兩個解放區。

張金壘攝於50年代太嶽軍區四縱隊的負責人來接新兵,我被編到補充團十八連八班當戰士,班長是同村的張金壘,連指導員是秦振德。部隊到長子縣的大堡頭村集中訓練時,讓我當了司務員,到了翼城後擔任副班長。由於我學習認真、工作積極,首次受到補充團黨委的表揚和物質獎勵。

參軍後,部隊對新兵進行集訓時,給我們發了由晉冀魯豫軍區政治部編印的人民解放軍《軍人手冊》。這本小冊子封麵後兩頁分別是毛主席、朱總司令像,目錄列11項:人民解放軍的軍訓;人民解放軍的三大任務;人民解放軍的宗旨及其各項建設與政策;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新的工作作風;怎樣做思想改造工作;正確的領導方法;啟發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對敵軍官兵的兩種態度;蘇伏洛夫元帥的軍事思想語錄;軍民一家(歌)。計28頁。此後,轉戰千裏,行軍打仗多年,我一直帶在身邊,並將它與1944年的整風學習材料合訂在一起,珍存至今。

《軍人手冊》封麵3月20日,黨中央和毛主席撤出延安。為配合陝北我軍作戰,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及太嶽部隊3個旅在陳賡、謝富治統一指揮下向晉南守敵發起猛烈反攻。

四五月間,陳賡司令員率四縱隊和太嶽軍區部隊由太行山挺進晉南,向閻錫山軍隊發起進攻。我們不分晝夜攻擊敵人,在翼城、曲沃、聞喜、絳縣、夏縣連續作戰,不到兩個月攻克19座縣城。緊接著攻打運城,我們部隊進抵運城東鎮、馬家窯。

運城是晉南的重鎮,運城鹽池有重大的經濟價值,山西全省和豫北、陝西廣大地區所需的食鹽都由這裏供應。由於運城城防堅固,敵軍為正規軍,加上胡宗南由關中抽調部隊,於5月10日由韓城東渡黃河進抵運城。陳賡司令員認為決戰時機未到,於是果斷決策:野戰部隊撤離運城外圍,交地方部隊困擾敵人。晉南反攻作戰於5月12日結束。戰後休整總結,團黨委給我記功一次,這是我第一次立功。

6月23日,部隊進駐曲沃縣楊談村,總結晉南戰役的經驗,進行軍政整訓,準備大反攻。此時,我補到太嶽軍區獨立旅三十四團一營一連當戰士,連長是王立田,指導員是李裕厚,營長是薑玉安,教導員是徐肇基。同村的張銀水分在二營六連當戰士。部隊大練兵中,科目是射擊、投彈、刺殺和土工作業即挖坑道、修掩蔽部、爆破等。兩個月的整訓,使部隊軍事政治素質大為提高。這期間,我們還去運城南邊的鹽池挑了一回食鹽。

正當我們按上級命令作北上保衛陝甘寧邊區,保衛黨中央、毛主席的準備時,這年夏天,部隊行動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南下太嶽山、王屋山,直奔黃河。

原來是,在劉鄧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向大別山挺進之時,陳賡司令員赴陝北定邊參加中央前委擴大會議。毛主席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決定轉入戰略進攻,把戰爭引向蔣管區,為配合劉鄧大軍進軍大別山,由陳賡率太嶽兵團挺進豫西伏牛山地區,開辟鄂豫陝根據地。

7月下旬,以陳賡為司令員、謝富治為政治委員的太嶽兵團組建,共計8萬人。

太嶽軍區獨立旅改編為晉冀魯豫軍區四縱隊十二旅,旅長劉金軒(1908—1984,中將。湖南祁陽縣人,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參加了五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征。抗戰時期,先後任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六九團參謀長、新編第十旅二十八團團長、太嶽軍區司令員。1947年任十二旅旅長、陝南軍區司令員。1949年任十九軍軍長。1950年至1959年先後任陝西軍區司令員、石家莊高級步校校長、六十四軍軍長。1959年調任鐵道兵第一副司令員、黨委副書記。1975年任鐵道兵顧問),政委李耀。

全軍出動前進行了政治整訓和軍事大練兵。部隊開展訴苦教育,激發了廣大指戰員對階級敵人的仇恨,認清了革命戰士不僅要保衛解放區,而且要解放全中國的階級弟兄。自從參加解放軍以來,我覺得自己的身心真正解放了,自己的思想覺悟在部隊不斷教育下,有了許多提高,因此,行軍再苦也不怕,戰鬥再慘烈也不畏懼,工作上有使不完的勁。

7月下旬的一天,十二旅召開了“打出去,拉回來”的誓師大會。旅長劉金軒、政委李耀講話動員。全旅指戰員精神振奮,“響應黨中央毛主席偉大號召‘大反攻’!”“堅決打出去,解放全中國!”口號聲此起彼伏,士氣十分高昂。

8月12日,按照兵團前委陽城會議所定“強渡黃河,挺進豫西”的軍事計劃,劉金軒旅長親率我們三十四團“鋼鐵營”一營為開路先遣隊從楊談村出發,引導十旅、十一旅、十三旅,經過陽城,翻越太嶽山,來到黃河北岸的王屋山一帶。

這時,蔣匪軍的飛機狂轟濫炸,企圖阻止我軍的前進。白天走不成,就夜間行軍,乘風雨天、雲霧天急行軍。部隊白天休息,派出偵察人員探明前麵地形道路,到了傍晚,就出發進軍,克服一切困難進逼黃河邊。到8月20日,全軍控製了鄭州至潼關間黃河北岸330裏沿線地區,加緊進行強渡黃河的準備。

強渡黃河挺進豫西1947年8月22日夜,適逢農曆七月初七,天雨水漲,我軍發起渡河作戰。23日淩晨,在旅長劉金軒、政委李耀的指揮下,部隊由河南濟源縣小教口渡過黃河。我們乘夜色登上木船,斜順著滔滔河水,衝破急浪,強渡天險黃河。由於行動隱蔽,動作迅速,我部偷渡一舉成功。天還不亮,我們一營搶占了黃河南岸山巒中的一座高山頭,拂曉時,我們隱隱約約看到守防黃河的蔣軍吹起床號,慢騰騰地集合上早操,真讓人好氣又好笑。我們笑這幫無用的笨家夥,他們還以為黃河是天然屏障,河防萬無一失哩。